砍价大师曾毓群

巨潮商业评论
关注

03

博弈下的妥协

上下游之间的相互妥协。

锂价格暴涨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呈现出“甲方给乙方打工”的扭曲局面。

产业链越往下游盈利越差,锂矿龙头的毛利率能达到惊人的85%,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仅15%,中创新航仅有8%,整车厂的盈利就更加孱弱,除了特斯拉和一体化的比亚迪之外,蔚小理、零跑等新势力都还在巨亏之中。

面对高企的成本,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对着曾毓群直接吐槽:“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曾毓群则在演讲中回应“涨价是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

次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再次回应:“很多主机厂抱怨我们电池厂把利润拿走了,实际上,我们也在盈利边缘挣扎,非常痛苦。”显然宁德时代不愿背这口锅。

实际上,宁德时代采取了价格联动机制,将大部分成本转嫁给了主机厂。

要知道,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60%,碳酸锂又占动力电池总成本约10%-15%。动力电池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整车厂的盈利空间。

去年,有传言称一家车企董事长在宁德时代总部蹲守了一周求购电池。主机厂苦不堪言,也不愿被牵着鼻子走,纷纷开始自制电池,向上游延伸,实际上是被逼上了比亚迪的路线。

就在曾庆洪诉苦的三个月后,2022年10月27日,广汽埃安、广汽乘用车、广汽商贸联合砸下109亿元,成立因湃电池,开展电池自研自产。

蔚来也在当年10月投资20亿元,成立蔚来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李斌则表示,“汽车厂商做电池是正常的战略。”

不愿沦为“打工人”的或许还有小鹏汽车,尽管其一再否认自研电池,但最终还是拿出来50亿元成立了广州鹏悦动力电池。

“脚踏几只船”+自研或合作投资电池,成为车企分散风险的共同选择。未来,电池供应将形成三种模式:一是车企和电池厂合资合作,从合作伙伴手中购买电池;二是在市场上购买;三是自研电池,自产自销。

广汽埃安就表示,未来30%的高端电池自研自产,70%的中低端电池外购;蔚来则是70%自产,30%外购。但不管哪种比例,主机厂对电池采购“多元化”的诉求已达成共识。这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

宁德时代股价表现(2018年6月至今)

倒逼车企亲自下场造电池,其实是主机厂和电池厂竞合博弈白热化的产物。

锂矿资源具有“周期性”,不可能永远维持高位。当潮水褪去,车企又纷纷自主生产电池,“宁王”的统治地位必然遭到巨大挑战。在上游资源上涨时,秉持过于强势的姿态;而当价格下跌时,若不能主动让利,也势必让车企满腹牢骚,心生不满。

宁德时代推行降价计划,也是一种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博弈后的妥协,是一种对此前过于强势角色的修正。表面上看,“砍价大师”曾毓群这招是自损八百,但也绝对不是昏招。毕竟,他想要的是在行业里更长久的统治力。

本文系巨潮WAVE原创。

       原文标题 : 砍价大师曾毓群|巨潮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