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看待电动汽车自燃

一锤定音
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屡有发生。大名鼎鼎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不到两个月就发生了4起自燃事件。

3月26日,广州某小区地下停车场,一辆特斯拉Model S发生自燃。4月21日,上海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私人地下车库自燃。5月3日,美国旧金山出现一辆特斯拉Model S自燃。5月14日,一辆特斯拉在香港一停车场内自燃。

除了特斯拉品牌,国内电动汽车品牌最近也发生了几起自燃事故。接二连三的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不禁使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安全产生质疑,电动汽车还能买吗?

2011年4月,一辆正在试运营的纯电动出租车在杭州街头发生自燃。这是国内第一起电动汽车自燃事故,当时全国运营的电动汽车只有一百辆。后来查明那辆电动出租车自燃的原因,是换电池时安装不到位接触不良导致的。并非电池的问题,而是安装问题。

从2011年到2019年,8年时间过去,中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从当时的100辆发展到现在的200万辆,发生自燃事故的几率高得多。

汽车自燃的原因很复杂,燃油车由于漏油、漏电、机械摩擦等原因。电动汽车自燃则大多是电池管理系统出了问题,导致高温然后燃烧。

从汽车自燃的比例来看,燃油车远远高于电动汽车。燃油汽车自燃发生率大约万分之五。特斯拉目前的保有量大约有50万辆,历年来共发生自燃事故50起,事故发生率为万分之一。

特斯拉总裁马斯克抱怨说,媒体对特斯拉自燃事件的报道过分渲染,对每年数千起燃油车自燃致死事件视而不见,却对没有人员伤亡的特斯拉车辆自燃事件采用双重标准。抱怨归抱怨,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还是不可忽视的。

到目前为止,杭州和上海特斯拉自燃的原因还没有查明。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自燃的几辆车都是进行了快速充电以后自燃的。 这一现象提醒电动汽车车主在给车子充电时,尽可能使用慢充,迫不得已才使用快充。

另外,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是越长越好,而是够用就好。续航里程越长,要求动力电池的密度越高。电池密度越高,对安全的要求也越高,发生事故的几率也越大。

电动汽车属于高科技产品,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关键的、基础性的核心技术。动力电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单体电池,电池的模块,动力蓄电池组,动力蓄电池包,动力蓄电池性,是由材料学、物理学、电化学,电子控制系统等诸多学科系统集成、兼有传统汽车和电驱动系统特殊的技术特征的一个产业。电动汽车的技术门槛很高,必须满足高容量、低成本。还必须保证安全性。

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属于新生事物,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中。少数电动汽车发生自燃事故,不能认为所有的电动汽车都是不安全的。对于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也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

即使电池技术再完备,电动汽车发生自燃的事件今后还有可能发生。就像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燃油汽车,还时不时发生自燃事故。汽车行业要做的是,在电动汽车安全上要狠下功夫,切实保证汽车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另外,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决不允许带有隐患的电动汽车进入市场。(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