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和福特转换思路,“狙击”特斯拉

汽车公社
关注

2

进军性价比车型

因为利润,大家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用性价比车型猛攻特斯拉。

在发布2021财年数据的电话会议上,通用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ry Barra)明确表示,推出性价比更高的电动汽车是该公司最新计划的关键,通用明年将推出一款售价在3万美元左右的电动雪佛兰Equinox,而在现阶段,他们正着手开发另一款价格更低的电动汽车。

在此之前,通用的思路一直是以中大型、或是豪华型电动车维系转型的利润。把时间轴拉回两年前,通用计划利用其历史悠久的两款车型,雪佛兰Suburban和Tahoe为其未来的电气化转型奠定基础,希望以此维系一直以来在全尺寸、大型非豪华SUV领域的市场份额。

一直以来,这一类车型在通用内部的销量占比为54%,其利润贡献,对该公司实现既定的市场目标和发展承诺至关重要。

在电气化转型的过程中,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内部将产品开发划分为两种流派,一种预计只能在5年、10年、15年、甚至20年后才有回报,另一种则是投入后很快就能看到利益回报。在通用看来,该公司热销的全尺寸SUV属于后一种。

这是通用转型的1.0阶段。

那时候,无论是通用还是福特,他们最急切的是聚焦于新车型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市场份额。《底特律新闻》曾透露过通用转型的早期思路,该公司内部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决定追随特斯拉的产品策略,即优先将电动汽车定位于高端市场,因为这些高价位新车产生的利润能帮助该公司加快盈利的步伐。

业内人士曾做过评估,底特律制造商在大型皮卡和SUV的利润率高达30%,或平摊到每辆车超过1.5万美元,就拿通用来说,这占其北美利润的72%。

1.0阶段,走的是特斯拉路线。

无论是复兴悍马,还是将凯迪拉克作为电动化转型的先锋,或是在转型前期试图主推电动皮卡和中大型SUV产品,都是1.0阶段的产物。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利润,保住利润、为转型提供足够的资金血液,成了产品与架构策略的重中之重。

现在,已经到了2.0阶段。

因为2021年利润的创纪录突破,通用决定转变策略,用更多的性价比车型拓展市场。玛丽·博拉甚至在电话会议上告诉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性价比车型是未来几年的重点,根据该公司的预期,部分中低端车型的年销量将超过10万辆,或者更多。

3

换个姿态,狙击特斯拉

与底特律这两家巨头不同的是,作为电动汽车领导者的特斯拉已经放弃了到2023年开发2.5万美元电动汽车的计划。

在公布第四季度财报数据之时,作为特斯拉掌门人的马斯克就表示Cybertruck、Semi和Roadster等新车可能在2023年才会投入生产。但值得注意的是,备受业界瞩目的2.5万美元的、定位更低的电动车并不在当下的开发计划中,马斯克认为,现阶段并非推出这款新车的最佳时期。

有意思的是,通用和福特这几年正如火如荼地扩展其电池供应网络,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新建电池工厂,并升级此前的传统燃油汽车部件工厂,让老旧的生产基地能为电动车转型所用。北美分析师认为,通用与福特这样的阵势,最终可能会慢慢削弱特斯拉的主导地位。

能否在未来几年追赶特斯拉这样的对手,这要取决于传统制造商人才转换与产品阵容切换的速度,其次,则是特斯拉未来几年的发展进度。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动化领域竞争最激烈的板块,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而性价比车型,将成车企间角逐的必争之地。

按照通用去年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每年将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以迎合电动车市场未来几年的快速增长。玛丽·博拉也表示,年产100万辆尚不足以应对该公司对汽车市场电气化转型的预期,当下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

例如,性价比车型的崛起。

刚才也已经提及过,售价约为3万美元、将于2023年发售的雪佛兰纯电动Equinox将成为通用最受期待的车型之一。玛丽·博拉还在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透露,通用还计划推出一款价格低于Equinox的电动车,作为冲击性价比车型的拳头产品。

为配合产品快速上市,通用在全球范围内也将积极布局电动车产能。自2020年起,公司先后宣布在北美新建10家电池及电动车组装工厂,投资总额逾140亿美元。

业界普遍认为,低价车型在未来几年将越来越重要。就在马斯克透露暂缓2.5万车型之后,就有北美分析师评论说,如果不能快速推出性价比车型,特斯拉在未来5至10年将失去巨额的潜在收益,特别是在2023年以后,低价车型对支持特斯拉增长将至关重要。

按照官方口径,特斯拉当下最重要的研发中心,是自动驾驶,而非入门级性价比车型。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2022年将不推新车,这一点,也让该公司的投资者们感到失望。

性价比车型的重要性,华尔街分析师知道,玛丽·博拉知道,吉姆·法利知道,相信马斯克同样也心知肚明。这是电动化下一轮竞争的突破口,而紧盯特斯拉的底特律巨头们,已经为此做好了产品与产能的多维度准备。

       原文标题 : 换一种思路,狙击特斯拉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