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车市猜想:吉利、长城发力高端,北汽、江淮谋求股权

盖世汽车网
关注

二、自主混动全面提速

自主全面冲高之外,另一个新的行业趋势也正在觉醒中——自主“战”混动。

如果2021年之前在国内市场上聊混动,以本田、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肯定会是话题的中心,中国传统的油电混动市场,此前基本是被“两田”垄断了,在这个细分市场上,要找到自主车企的身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进入2021年之前,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方面是以理想汽车为代表的增程式混动车迎来了市场高光时刻,中国消费者逐渐发现,在迎接全面电动时代之前,受制于基建和电池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接受一些过渡技术很有必要。增程式混动既能享受到短途纯电行驶的质感和性能,又不会陷入电车长途行驶时的里程焦虑,可以说是真正抓出了现阶段新能源车目标用户的核心痛点。从这个层面看,另一个过渡技术也同样存在相当大的市场空间,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另一方面,以比亚迪DM-i技术为代表的插电式混动。正是得益于DM-i车型的全面爆发,比亚迪在2021年终于迎来了持续增长的风口期,实现了销量与股价的双双飙升。

2021年的自主混动市场还只是靠个别车企撑门面,进入2022年之后,形势会进一步明朗,自主混动或将迎来全面爆发,更关键的是,自主油电混动市场也要变天。此前无论是比亚迪的DM-i技术还是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混动技术,严格意义上看,还是要归入电动车的范畴,但进入2022年之后的自主混动市场,将会呈现出真正的多种混动技术“百家争鸣”的局面。

长城汽车基于柠檬混动DHT系统(包含HEV和PHEV两种动力架构)打造的新车目前已有两款,分别是WEY玛奇朵和哈弗H6S。按照规划,2022年年底前,长城汽车两大主力平台——柠檬平台和坦克平台旗下的全系车型,都有望提供HEV或PHEV版本。

吉利此前发布了雷神动力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雷神智擎Hi·X(涵盖HEV、PHEV和REEV增程式混动技术等),按照规划,未来三年,搭载雷神智擎混动的车型将达到20余款。

广汽集团基于丰田THS系统开发的钜浪动力混动系统目前也已经正式上线,搭载该套系统的首款车型——第二代传祺GS8已于12月12日投放市场。按照官方规划,未来传祺品牌将依托“智能化+混动化”的双核驱动战略完成品牌向上的突破。可以预见,接下来广汽传祺旗下的混动车型也不会少。

节油效率高之外,混动技术广泛的适用性是其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优势项,混动技术不仅可以用在混动车上,还可以扩展到纯电、插电混动以及燃料电池车上,盖世汽车认为,市场和技术特性都决定了混动系统未来还有比较大的潜力可待发掘。

三、超大联屏大行其道

智能化对汽车产业的冲击越来越大,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体现在车内的屏幕上,最近几年,汽车行业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车内的屏幕变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清晰。从目前的情形看,这些又大又多又清晰的车载屏幕正在向着更加有科技感的方向发展,在一辆车内有了并在一起、组成超大联屏的趋势。

事实上,就在不到十年之前,车载屏幕的概念并不如何吃香,甚至更早之前的汽车中控台上根本就没有屏幕,就只是收音机和空调的调节按钮而已。后来液晶仪表和中控屏开始逐步普及,但屏幕尺寸普遍不大,大多都在6寸到8寸之间,功能相对也比较有限,与其说是操作工具,倒不如将其看做是一个车内装饰品。

终端市场真正开始重视中控屏这个配置,应该要从特斯拉出现算起。2013年特斯拉ModelS正式投放市场的时候,堪称是彻底颠覆了汽车行业的传统认知。这其中那块17英寸的超级大屏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操作流畅,独具一格的UI设计界面更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此后,车内大屏也正式成为了特斯拉车型的一个标志性元素。

特斯拉的中控大屏“火”了之后,奔驰带来的双大屏设计(仪表屏和中控屏,两个12.3英寸的屏幕)也逐渐在汽车行业蔚然成风,并在2016年由奔驰展现出了最初的两联屏形态(将12.3英寸的仪表屏和12.3英寸的中控屏连在了一起)。

所以车内联屏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概念,只不过此前并没有真正成为行业潮流。联屏概念真正引起行业内的普遍重视,要从一家新造车企业说起,拜腾——一家仅仅成立数年就退出历史舞台的车企。虽然市场最终并没有等到拜腾的量产车,但其在2018年展出的48寸超级大联屏还是让不少业内人士记忆犹新,只差临门一脚的 M-Byte车型未能量产,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惋惜。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更多的国内外车型集中展出了自己的超大联屏设计。林肯Z和福特 EVOS  的联屏,均由一个27英寸的4K中控屏和一个12.3英寸液晶仪表组成;MG ONE展示的是一个30英寸的环抱式曲面大屏;智己 L7带来的是一个39英寸的可升降式屏幕。

诸如此类的新车还有不少,他们要么刚刚上市,要么会在2022年陆续投放市场,很显然,多样的联屏设计正在逐渐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超大联屏,这可是我多年前就在玩儿的概念。”拜腾如果还“活着”,应该会对当前的新趋势发出如是感慨吧。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