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引安全质疑 动力电池技术亟待提高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包在整车中的地位,就好像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一样,是整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是通过PACK成组工艺,将多个电池模组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支撑与防护系统、电池冷却系统、充放电转换接驳装置等多个系统组装起来的。电动汽车性能,与动力电池包的性能息息相关。

blob.png

PACK生产线

PACK成组工艺是动力电池包生产的关键性步骤,其重要性也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而显得越来越明显。目前电池PACK行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行业,技术、设备等还不成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其技术门槛较高,也令企业进入该行业面临不小的难度。而即将在天津举行的”2017动力锂离子电池pack生产工艺培训”则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据了解,这是一次专门针对动力电池PACK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举办的培训班,将对电池PACK工艺中的连接工艺、封装工艺、焊接工艺、注塑工艺等进行详细培训,还会讲解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动力电池pack下线检测、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内容。

在电池包中,BMS(电池管理系统)是核心,它决定了电池包的各个部件、功能能否协调一致,并直接关系到电池包能否安全、可靠的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输出。当然,结构件的连接工艺、空间设计、结构强度、系统接口等也对电池包性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电池包的PACK成组工艺水平,直接关系着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安全性能。可谓成也电池,败也电池。动力电池包PACK做的好不好,实在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