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2024年起镍价经历了剧烈波动行情。第一季度,由于RKAB项目进度未达预期,加之印尼镍矿供应紧张,镍价迅速攀升至每吨14万元以上。进入第二季度,美国和英国对俄罗斯金属实施新的制裁措施,加之新喀里多尼亚地区发生严重暴乱,导致当地镍矿及冶炼厂减产停产,供应方面的担忧情绪加剧,镍价随之飙升至每吨16万元。
自5月下旬起,随着RKAB审批额度达到2.2亿吨,镍原料供应预期得到改善,镍价迅速回落至每吨13.5万元附近,并在此区间内波动。第三季度,受美国大选预期影响,商品市场大幅下跌,多重利空因素叠加导致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镍价创下近年来新低。由于镍价持续下跌,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导致高成本产能关闭,镍价随后出现触底反弹。第四季度,随着印尼镍矿新配额的审批通过,预计能满足2024年需求,镍价逐步走低。
作者 | 方文三图片来源 | 网 络 价格传导机制与成本逻辑正经历重塑
高冰镍的供应弹性已经改变了镍的成本支撑逻辑。在传统意义上,电解镍的价格主要受到硫化镍矿开采成本的支撑。
然而,由于高冰镍的原料红土镍矿成本较低(特别是印尼矿电一体化的优势),镍价逐渐向镍铁成本靠拢。
以2024年为例,菲律宾雨季导致的镍矿供应紧张曾一度推高矿价,但印尼高冰镍产能的释放缓解了矿端的压力,电积镍生产成本下降至1.4万至1.6万美元/吨的区间,从而削弱了镍价的长期支撑。
此外,硫酸镍与镍铁之间的价差成为决定高冰镍转产动力的关键因素。
当价差足以覆盖转产成本(约1.5万元/吨镍)时,镍铁产能可以迅速转换为高冰镍生产,进一步对镍价施加压力。
然而,印尼政府为了保护资源可能实施的配额政策,以及中国实施的“能耗双控”等环保限制,增加了供给的不确定性。
在供给方面,国内镍生铁生产利润率普遍为负,预计2025年将继续面临严峻挑战。
印尼方面,除青山集团的莫罗瓦利工业园区利润率相对稳定外,其他园区的利润率也接近于零。
加之印尼政府已暂停新建火法冶炼厂,印尼镍生铁产能已接近上限。
镍产业链整体呈现过剩局面,但过剩程度预计将较2024年有所缩减。
宏观与政策变量成为潜在催化剂
若印尼进一步减少镍矿配额或提升出口关税,市场对供给缩减的预期可能增强,从而导致镍价出现阶段性上涨。
例如,2024年12月市场有传闻称印尼计划将2025年的镍矿配额削减至1.5亿吨,尽管此消息已被澄清,但其反映出政策变动对市场的敏感性。
随着欧美地区“关键矿产供应链本土化”政策的加强,新能源政策的推进可能会增加电池级镍的需求,然而,技术进步如钠离子电池的替代效应,亦需关注其对镍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
若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特别是2025年基建投资的加速或制造业的回暖,不锈钢需求可能超预期增长,进而推动镍价中枢上移。
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开采难度的增加,将限制供给的增长。
尽管诸如印尼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红土镍矿资源,但政策限制、环保压力以及资本开支不足等因素,均对产能的释放构成了制约。
与此同时,硫化镍矿资源的枯竭以及开采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供给方面的压力。
展望未来,镍供给的增长将更多依赖于湿法冶炼技术效率的提升以及印尼配额管理政策的优化,但整体供给增速可能放缓,为镍价提供长期的支撑。
因此,从长远角度分析,镍价有望呈现上升趋势。
印尼镍产业一波多折不确定性仍大
截至目前,印度尼西亚2025年的镍矿配额已确定为2.47亿吨,加上2024年的配额量2.75亿吨,预计2025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的镍矿供应将相对充足。
短期内,印度尼西亚RKAB审批进度的波动风险已有所降低。然而,考虑到10月新上任的普拉博沃政府延续了前任政府的镍产业政策,即加强本国镍产业的竞争力,并推动镍下游制造业的发展。
2025年,印度尼西亚镍产业政策可能带来的扰动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RKAB的重新审查,以限制高品位镍矿资源的开采。
其次是执行镍下游发展政策,致力于向附加值更高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转型;
第三是暂停RKEF冶炼产能建设或征收镍出口税,通过管理镍产品供应来支撑镍产业链的价格。
根据SMM的数据,2024年镍下游需求结构中,不锈钢耗镍量约占74.5%,三元电池耗镍量约占17.8%,而合金和电镀分别占5.6%和2.1%。
鉴于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渗透率已超过50%,海外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有所调整,加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
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终端新能源汽车消费难以有效刺激镍需求,三元电池领域对镍的需求亦难以显著提升。
据内部人士透露,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物资源部正计划将2025年的镍矿开采量降至1.5亿吨,与今年的2.72亿吨相比,降幅达到45%。
谷静指出,如果2025年印度尼西亚允许开采的镍矿石数量降至1.5亿吨,那么在2025年冶炼品(NPI、MHP以及冰镍)产量不增长的情况下,原料将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已投产项目的产能增长受限以及未投产项目的投产计划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市场供应紧张。
镍价探底或激发下游采购意愿
供给层面:关于镍生铁,预计随着菲律宾雨季的结束,国内冶炼厂的镍矿库存将得到补充。
目前,自产高镍生铁相较于外购的经济性优势有所扩大,部分一体化不锈钢厂因此增加了高镍铁水的产量,从而对当月金属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金属镍领域,自4月起镍价出现显著下降。若镍价持续低于13万元,终端企业可能会积极增加纯镍库存。
然而,预计需求仍将低于产量,纯镍市场将面临持续的小幅库存积累。至于硫酸镍,市场供应量虽有小幅增长,但增长幅度有限。
从需求层面来看:不锈钢方面,不锈钢现货价格持续高企,钢厂成材库存处于高位且成本较高,导致排产谨慎,300系产量呈现稳中下行的趋势。
新能源领域,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价格持续上涨,为前驱体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部分三元材料厂基于对前驱体价格上涨的预期,提前签订了订单,导致短期内国内需求有所回暖。
随着特朗普宣布暂停对部分国家加征关税,对关税过度悲观的预期得到了修正。
加之印尼PNBP政策的影响,镍价逐步恢复,重新进入12-13万元/吨的震荡区间。
固态电池成镍需求下一个期待点
在2021年下半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成功超越三元锂电池,此后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据最新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130.2GWh。
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为25.0GWh,占总装车量的19%;
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05.2GWh,占总装车量的81%。
从锂电材料的角度分析,三元锂电池需要镍元素,而磷酸铁锂电池则无需镍,因此尽管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但由于国内市场三元锂电池的占比大幅下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镍市场的拉动作用实际上远低于预期。
在过去几年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经济性优势脱颖而出。
如今,随着材料成本的降低,磷酸铁锂电池相对于三元锂电池的成本优势已经显著缩小。
2025年,原本看似遥远的固态电池技术突然成为焦点,众多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纷纷宣布了其发展计划,且不约而同地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定位于2027年至2030年之间。
如果这一时间表是准确的,那么届时对镍的需求量将是难以估量的。
①高镍和超高镍材料能够更好地发挥高能量密度的性能优势,高镍正极材料和硅负极目前是固态电池的标准配置。
②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到500Wh/kg以上,循环使用寿命亦可达到万次以上,远超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这将极大地拓展锂电池的应用市场。
换言之,在固态电池时代,单电池的镍消耗量以及电池的总出货量理论上都将显著增加,乘数效应下对镍的需求量将急剧上升。
结尾:
镍需求难以显著改善,在精炼镍供应过剩的压力下,中长期镍价的反弹空间受限。
尽管如此,印尼镍矿价格的坚挺和中间品现货的紧缺为短期镍价提供了较强的底部支撑。
在基本面矛盾未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短期内镍价可能主要在12-13万元/吨区间内震荡偏弱。
价格的大幅下跌需要宏观利空的驱动或成本的松动,需密切关注中美关税谈判的进展、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化以及印尼大幅削减镍矿供应的可能性。
部分资料参考:市值观察:《镍,五年之内重新起航》,Mysteel我的不锈钢网:《镍市三重奏:矿价坚挺/镍铁倒挂/精炼镍持续低迷》,金属矿产:《2025年镍市场过剩延续,镍成本支撑何在?》,紫金资产:《全球镍资源全景洞察:从供需格局到市场前景》,金属矿产:《镍市场:宏观情绪与矿端政策博弈》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分析丨镍市场进入下行周期,供需变化下能否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