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池到人形机器人,微米级电缸重构两大万亿赛道!

OFweek锂电网 中字

率先实现灵巧手的商业化量产、率先将被称为“百达翡丽”的灵巧手的价格降至数万元水平、一举开创锂电闭环涂布新时代·······这些傲人的突破与成绩,都属于因时机器人这位“更微小更精密的运动控制专家(Smaller and Higher-precision Motion Control Experts)”。

3月19-20日,由OFweek维科网、维科网·锂电共同主办的“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暨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登喜路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电池产业链的近千名嘉宾汇聚一堂,掀起头脑风暴,23位行业大咖“策论”在时代大变局下,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战略与路径。

在3月19日的大会上,因时机器人CMO房海南发表了《智造未来:机器人技术引领电池制造新纪元》的主题演讲,并在现场接受了维科网锂电的独家专访。

在专访中,房海南首次系统性披露了因时机器人的核心产品——微型伺服电缸的技术突破与行业应用逻辑。这款体积仅手指大小、负载推力达几十千克、精度达微米级的创新产品,正以“开创者”的身份破局动力电池制造工艺,并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image.png

 图:因时机器人CMO房海南

微型伺服电缸开创者

所有的理论、工厂要落地,都离不开设备的不断升级。而设备升级的关键在于核心零部件的创新突破,尤其是微型伺服电缸这样一体化、模块化的线性执行器。

最初,因时机器人研发的微型伺服电缸主要是用于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仿人五指灵巧手,其设计初衷是实现“一体化线性关节”的高精度运动控制。但因时机器人敏锐捕捉到,这一技术不仅能赋能机器人,更有可能颠覆传统工业设备的形态。

房海南表示,由于因时机器人所研发的伺服电缸与传统电缸出于同源的工业场景,但技术内核已经与传统电缸形成代际差异,因此结合突破点命名为微型伺服电缸。

与传统伺服电缸相比,因时机器人的微型伺服电缸实现了四大突破:

●体积小:内部集成了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空心杯电机、丝杠机构、传感器以及同服控制系统,最小型号仅手指大小,体积为传统产品的1/4-1/3;

精度高:从传统电缸的毫米级误差跨越至微米级控制;

负载大:能输出数十公斤推拉力;

成本低:在以上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因时机器人的微型伺服电缸可助力客户大幅简化设备开发与维护流程,成本大幅降低。

基于以上突破,因时机器人一举成为微型伺服电缸的开创者,助力器械、设备、工装治具等领域加快实现智能化升级。

image.png

 破局动力电池制造

微型伺服电缸这种“小身材、大能量”的特性,完美契合了动力电池生产各环节对高精度、高效率、高安全、低成本的多重需求。房海南透露,因时机器人进入动力电池领域颇具戏剧性,因头部电池厂商苦于锂电涂布设备的弊端已久,一直在寻找一款能够击破痛点的产品,在接触到因时机器人的微型伺服电缸后,直言称“找了多年终于找到解决方案”。

在2022年,因时机器率先协助该行业头部客户进行闭环模头改造,开发“电缸+主控单元+算法”的整体解决方案——测厚仪实时数据反馈至主控单元,电缸可动态调整模头间隙,进而形成完整闭环控制,最终使得改造后的闭环涂布模头具备实时纠偏、实时控制、均匀性好、生产效率高等诸多优势,更是将涂布精度提升至行业新高度。

房海南表示,因时机器人的电缸最窄间距可以做到12mm,精度达到±2μm,推拉力能达到40公斤,且这样优异的性能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因时机器人可以做到。通过微型伺服电缸改造后的涂布模头COV值可以降到0.15%,A品率能达到90%,客户上线投产后ROI效果立竿见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image.png

更重要的是,微型伺服电缸在涂布环节的国产化替代效果显著:成本仅为进口马达的1/3,且通过模块化设计大幅降低设备开发与维护难度。目前,因时机器人已有BLA系列几十款微型伺服电缸可供选择,满足涂布模头满足12mm以上不同间距需求,并已与动力电池TOP10中大部分的企业达成合作。

通过涂布环节丰富的成功经验积累,因时机器人的微型伺服电缸已逐渐向检测、极耳焊接等工艺环节渗透。房海南表示:“我们通过标准品+轻量化定制的模式,快速适配客户需求。例如在极耳焊接中,传统进口电机单价过万,而我们的电缸成本仅数千元,同时实现国产替代与性能升级。”

“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双轮驱动战略

企业的壮大发展离不开时代趋势的助力。

房海南将微型伺服电缸强大的竞争力归结为两大技术趋势:一是工业设备向小型化、一体化演进的需求,二是产线柔性化升级对高精度执行器的依赖。而这两大趋势因时机器人在2016年成立之时就进行了前瞻布局,即工业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双路线战略。

“从成立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市场证明我们当时的选择是对的,这套技术路线也是正确的。”房海南说道。

image.png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因时机器人以微型伺服电缸为核心,覆盖新能源、3C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微型伺服电缸作为灵巧手的核心驱动源,助力因时机器人成为国内最早实现五指灵巧手商业化的企业,并凭借灵巧手技术,深度参与全球人形机器人热潮。房海南表示,因时机器人的灵巧手价格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30,规模化制造优势显著,2024年公司的仿人五指灵巧手交付数量近2000台。

此外,2024年,因时机器人还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包括海外业务增长超20倍、完成超亿元B2轮融资、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回到“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双轮驱动的底层技术逻辑,二者双向赋能的关系。房海南认为,工业场景将率先成为人形机器人的试验田。例如,“电池工厂存在大量高温、高湿等高危工序,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组合,既能解决劳动力短缺,又能提升生产柔性。”房海南表示,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或将重构电池工厂的人机协作模式。

结语

从人形机器人到动力电池这两大万亿赛道,因时机器人坚持“标准品+轻定制”的产品逻辑,以微型伺服电缸为支点,通过5大系列、上百款型号覆盖多元化需求,并撬动了工业自动化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双重变革。

从企业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研发的重点,还是技术突破的重点,核心都是要服务客户,为客户排忧解难。房海南总结,无论是工业设备升级还是人形机器人进化,对高密度、高可靠执行器的需求不会改变,要“先找到一些可落地的应用场景,然后去点对点的解决这些问题”。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