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机主辊温度一致性对极片的压实密度及厚度一致性具有显著影响。
辊压温度一致性与压实密度的关系压实密度提升:提高辊压温度可增强涂层浆料的流动性,促进孔隙填充,减少颗粒裂纹/孔洞等缺陷。例如,温度从25℃升至150℃时,压实密度从3.14 g/cm³提升至3.25 g/cm³。温度均匀性的影响:若主辊温度分布不均(如±3℃偏差),会导致不同区域的涂层流动性和压实效果差异增大:
横向温度差会使极片边缘与中心区域的压实密度不一致。
高温区可能因材料过度软化导致局部过度压实,而低温区因流动性不足难以密实。
温度偏差对极片厚度一致性的影响温度偏差±3℃ vs. ±1℃的差异:
有文献报道,主辊温度升至120℃时,由于温度均匀性难以保证(实际测点温差大于±5℃),极片厚度偏差增大至±0.8 μm,显著高于60℃或100℃时的±0.4~0.6 μm。若温度偏差进一步缩小至±1℃,预计厚度一致性可提升:
±3℃偏差:厚度偏差可能扩大1.5~2倍(如从±0.5μm增至±0.8~1.0μm)。
±1℃偏差:通过精准控温可维持偏差优于±0.5μm,接近理想工艺状态。
辊压不同热辊温度下生产极片的剥离力、膜片电阻以及厚度反弹率对比
机理分析:
横向厚度分布:辊面温度不均导致热膨胀差异,进而引起辊缝波动。每±1℃的辊面温度变化可造成辊径膨胀约0.1~0.2 μm,通过轧制力的传递放大为极片厚度差异。
工艺链效应:温度偏差叠加辊压速度、涂布均匀性等因素,进一步加剧厚度不一致性。
结论
温度一致性是核心:主辊温度分布需控制在±1℃以内,以最大程度减少厚度偏差、提升压实密度均匀性。
工业化建议:需采用高精度电磁感应加热或闭环温控系统,结合轧辊结构优化(如四辊轧机设计)改善横向温度均匀性,确保极片厚度一致性满足±0.5 μm级别要求。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参考资料:1.热辊压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性能的影响,吕兆财2.辊压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正极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邵海涛-End-
原文标题 : ±1℃温差控制:锂电辊压工艺中压实密度与厚度一致性的工程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