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钠电机遇
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锂离子电池,无疑是当下发展最成熟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大规模储能应用,锂离子电池产业也逐渐暴露了瓶颈,首当其冲的“卡脖子”问题就是锂矿资源的获取。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显示,中国获取锂矿资源的渠道80%来自于国外进口。虽然有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在国际上布局开发锂矿资源,但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供应链依旧存在风险,一旦锂矿资源的进口权被掐断,中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研发锂离子电池,不仅需要锂,还需要镍(镍、钴、锰是锂离子三元动力电池需要的正极材料),而现在中国市场镍矿资源的供应情况,也面临着和锂矿资源相似的挑战。
△电池金属进口中国依赖度图源/CCTV2
如何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卡脖子”问题?和锂电子电池工作原理非常相似、上游原料没有供应风险的钠离子电池技术,便被推到了舞台中央,并且被业内人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根据高工锂电测算,2025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超过50GWh,到2030年将超过1000GWh,预计能够达到82.6%的年复合增长率。
《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中也预测到:2030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量将达到347.0GWh,届时最大的应用领域将是储能。
钠离子电池的构成组件与锂离子电池基本相似基本类似,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构成。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同,同属于“摇椅式”电池,即利用钠离子(Na+)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往返迁移进行充电、放电。在实验的理想场景下,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放电的电化学过程都是可逆的,钠离子的嵌入、脱出不会破坏电池材料的晶体结构,因此,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都能够成为“二次电池”,即能够用于蓄电、储能。
除了工作原理相似,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在应用的场景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既可以用作动力电池,应用于低速电动车或者户用能源领域,也可以用于储能领域,是解决短时储能(即4小时以内储能)的优选技术路线。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脱出,经电解液穿过隔膜嵌入负极,使正极处于高电势的贫钠态,负极处于低电势的富钠态,放电过程则与之相反。图源/《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及经济性分析》,2022年6月《化工与储能专刊》
此外,因为钠基矿普遍供应稳定,钠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一直平稳,制作钠离子电池所需的碳酸钠原料常年报价处于3000元/吨以内水平,在过往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电池级碳酸锂“过山车式”的报价——短短三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4万/吨涨到60万/吨,而近用了短短3个月,电池级碳酸锂又能从60万/吨跌落到27.4万/吨,直接价格“腰斩”。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黄学杰曾谈到:“如果把锂电池里所有锂都换成钠,(电池)成本能降30%。”
低温性能让钠离子电池能够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据媒体报道,从实验环境的数据看,即使在-20℃下的严寒环境里,钠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保持率仍然能够大于88%,这意味着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场景的应用上,钠离子电池能有效解决高寒地区储能电站效率低下的问题。事实上,在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地区新型储能装机量合计超过全国总量的80%。
热失控方面,钠离子电池也具有优势。虽然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比锂离子电池低,在大型安装中会增加用地成本和安装设备成本,但钠离子电池不易发生热失控,放电深度可达到100%,这意味着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可以做到非常接近标称容量,也更适用于需要电池大倍率充放的场景。
此外,钠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针刺、挤压等测试中不会发生起火、爆炸,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方面更有相对优势。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比较
毋庸置疑,钠离子电池拥有复制锂离子电池高速发展路径的最大潜能,未来10年内有望成为成长性最快的电池产品。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会长、中南大学化学电源与材料研究所所长唐有根对「储能严究院」分析,未来储能市场非常庞大,单一锂离子电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锂资源日益紧缺,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倍率性能、以及性价比优势将会逐渐突显,预计未来五年可形成规模化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