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太阳能、风能发电强国,关键零部件出口占据了全球贸易的主要份额。如今,新型储能作为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备受行业头部企业、以及外界资本的追捧。
新型储能是指除传统抽水储能技术之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的储能技术项目,通常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相对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更加匹配等优势。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分析指出,新型储能有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两大类别。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相变储能等;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氢(氨)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2020年,伴随“十三五”规划的完成,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而在随后的短短三年间,中国储能行业进入爆发期。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已达850个,是2022年同期的2倍多。
当下,“疯狂”的行业现状不由让人思考:储能技术到底价值何在,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为何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关注?“钠电”“锂电”等行业热门技术路线,未来又将走向怎样的发展?
储能严究院将为您逐篇解析,揭开新型储能技术的面纱,共同探讨新型储能技术的未来趋势。
文/马沙沙
编辑/杨倩
来源/储能严究院
今年以来,钠离子电池成为明星赛道,资本鱼贯而入。
「储能严究院」统计发现,2013年已有28家钠离子电池初创企业完成融资,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全产业链。
业内人士称,资本当下对钠离子电池的追捧,正与20年前押注锂离子电池的狂热景象如出一辙。那么,钠离子电池领域会诞生下一个宁德时代吗?
01|资本竞逐
「储能严究院」通过第三方企业信息平台检索,截至2023年10月27日,共有112家企业的经营范围中含有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或销售;816家企业拥有钠离子电池相关专利。
其中,有28家布局钠离子电池业务的企业在2023年前后都进行了资本融资,而获得融资的企业中有21家成立于2021年之后。
截至2023年10月27日,中国钠离子电池赛道现有2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1家初创企业在2023年获得了天使轮融资;7家企业处于pre-A轮至C+轮的中间融资阶段。
△中国钠离子电池赛道企业融资和上市情况一览,截至2023年10月27日。请点击查看大图。制图:马沙沙
据「储能严究院」了解,有着“储能新材料黄埔军团”之称的中南大学已孵化近十个钠离子电池创业团队,不过,这些项目大都处于中试阶段,即大规模量产的前夜。
钠离子不仅激发了学术界、资本的热情,也吸引了诸多产业端玩家入局。
其中既有大型能源央国企,如国电投、华阳集团(旗下华钠芯能)等,又有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踊跃的身影,宁德时代、比亚迪、鹏辉能源、蜂巢能源、德赛电池、中兴派能、海四达、海基新能源到立方新能源等行业龙头均有延伸布局。
宁德时代早在2021年就发布了钠离子电池,不过其产业化历程仍稍显漫长。今年3月8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该公司正致力于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该电池将首发登陆奇瑞车型。
据悉,宁德时代首代钠离子电池的核心参数包括: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热稳定性远超国家强标的安全要求。
锂电负极龙头贝特瑞不仅在今年5月发布了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还于近期与兴储世纪战略合作,加快突破钠电材料技术。
今年10月9日,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国电投总投资50亿元的新型钠离子电池及储能项目签约落地无锡。
除了中国,也有欧美企业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部分企业对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展超过了10年,比如欧洲Faradion、Tiamat、AltrisAB等企业,美国NatronEnergy、ClariosInternational、AquionEnergy等企业。
据媒体报道,中外钠离子电池头部制造商大都将产业化量产的时间表定在了在2023年或者2024年。
但也有公开报道显示,部分行业人士预计钠离子电池量产最快可能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5年内实现量产,已经是非常乐观的估计。
事实上,如今高光之下的钠离子电池,并不是新兴技术。
在中国,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自主研发同样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品研发技术一直无法成熟,让钠离子电池在过去30年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冷落的小众研究分支,直到2010年,钠离子电池才重新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而直到2015年,钠离子电池才有了产业化的苗头。
2017年2月,中国第一家钠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中科海钠在北京宣布成立。2018年6月,中科海钠推出了全球首辆由钠离子电池(存电量=72V*80Ah)驱动的低速电动车。
一切变化从2020年开始加速显现,钠离子电池的关注度迅速聚焦。到了2023年7月,据公开报道,某钠离子电池上市公司只是发布公告宣称其钠离子电池产品获得某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订单,就引来众多资本方的关注和追逐。短短3年,钠离子电池已变得风光无二。
也因此有业内人士总结道:钠电落寞30年,却要用3年赶上锂电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