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会毁了中国车的领先?

路咖汽车
关注

追丰田搞固态电池?上一个失败案例是自动驾驶

行业最怕技术军备竞赛,尤其是短时间内不开战的那种。谁都想拿下抢下滩头,让消费者认知到自己的厉害之处,而后面的人就慢慢追赶。芯片行业如此,从X86追到Arm再追Risc-V,带着市场走的是英特尔、AMD、英伟达、高通,而不是后面的追赶者。先发优势的恐怖之处就在于此,再比如苹果赚走全球智能手机超80%的利润,三星分12%,其他分4%。

汽车更是这样,燃油车时代自然吸气利润被外资拿走,涡轮增压大头被德国车拿走。直到眼前的新能源汽车阶段,中国车才慢慢有了话语权,但要说拿走大头一切还早,毕竟只有一个比亚迪。特斯拉的利润是比亚迪的8倍,而蔚小理们还在持续亏损中,面上比较红火,但老板们谁苦谁心里知道。

所以,与其讨论中国车Vs外资车这种话题,其实并不重要。实际的本质是,谁能率先拿下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并以更低成本进行大规模应用,还不出什么大事,那它就有了市场的控制权。

所以,固态电池显然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没法自燃没法起火,那都不用聊锂电池是不是完蛋了,现在这些跳着脚说自己是燃油车铁粉,反新能源的人,到时候立刻拍手叫好,秒变立场。

但,所有车企老板心里都明白的一件事是,不论是追丰田的节奏搞固态电池,或者是宝马的、上汽的,这之中自己本身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就像自动驾驶这几年的受挫和失败那样。2015年,马斯克宣布了FSD,2018年开始狂推自动驾驶,2020年开始向用户少量推送,2023年即将去掉Beta(测试版)的后缀。

这几年特斯拉的股价,就不用过多描述了,市值破万亿,完虐大众、丰田等老牌车企,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硅谷真·钢铁侠,成为全世界很多人的精神图腾。

当然了,我并不是要吹马斯克。而是全世界的车企老板都在2018年时发现马斯克说的对,资本市场也认为自动驾驶说得对,所以蔚小理在那个时候登陆美股,融资成功,才能在如今通过资本市场保消耗、保平安。但,2018年至今,自动驾驶谁玩的转了?

你会发现,距离上一次新车企高喊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年,一向能留给人深刻印象的小米,也只是说算法全栈自研。老牌车企们在转型时也并不care“全栈自研”,压根不提。这因为,商业社会的逻辑是,供应商们谁的技术思路能跟我(车企)相匹配,性价比高、效果好,车企就去选谁做深度融合。绝大多数车企没法自己搞定甚至是控制自动驾驶,就像绝大多数车企搞新能源车时,话语权多数时候在电池厂那样。

中国车市里几十家车企里,目前有电池支配权的不超过10家。比亚迪有弗迪、长城有蜂巢、宝马有宁德、奔驰有孚能、大众有国轩高科,广汽、蔚来们则开始自建工厂。

“忽然换套路,从0开始造电池这事不太现实,因为市场变化太大了,车企老板们谁都没法保证自己投出去的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甚至可能投资是无底洞。另外,也没法保证自己的技术能一直领先下去,毕竟太卷了。”

汽车行业行业评论员的观点,正是当前的市场现实。如果之前没有储备,没有预埋,大多数车企压根没有能力跟风动力电池相关业务,更不用谈全新的固态电池技术。私企老板们为企业怎么更好的发展和活下去而思考和服务,其他老板们为营收、利润、销量或其他而服务,所以跟风这种事,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用商业社会的逻辑来考虑,可以不跟,但如果是任务形式的逻辑,那其实很多时候是不得不跟。

不跟丰田的节奏,别让中国新能源车现有优势丢了

固态电池自然是很美好,但乱跟这阵风,对中国车企来说,大概率是会起到反效果的。首先,你没法判断手握全球最多相关专利的丰田是不是真的在2027年能大规模低成本量产,没有技术细节、没有时间节奏,只有连续被拉高了近1个月的股价。其次,中国新能源车现在处于明显优势,而外资才刚刚开始追赶竞争,中国车企们目前掌握着锂电池时代的话语权,而固态电池和锂电池之间的深层出入,不能无缝衔接,甚至小代价衔接。

从7月初到现在,固态电池为啥难以量产的文章在网上比比皆是,说透了的方面我们就不再展开,比如材料学方面没法突破,导致成本太高,造出来根本没法商业化。丰田的老对手日产,把自己的固态电池成本下降到能够商业化,放在了2028年。

而在日本相关电池机构的估算数据中,硫化物类固态电池制造成本6-35万日元/kWh,比现有锂电池高4-25倍。韩国SNE的估算是,即便到了27年左右,成本也将至少是锂电池的2倍以上。那简单翻译一下就是,60度Model Y电池包的官网报价是12.69万,车价26.39万元。换上同容量固态电池,车价就得接近40万元。而多花了12万之后得到的效果是续航大概增加400公里,以及最快充电速度从现在的60分钟左右缩短到10分钟。可关键是,特斯拉现有车主超过9成是靠家用慢充桩补能的。

难量产,还与技术难点太多有关。目前智能手机基本都应用的是固态技术相关的电池,三星小米们正在研发全固态电池。但手机上好办,到了汽车上就难办了。车规的要求很高,要保证几千次循环之后还能安全,要保证低温能充电、性能不衰减等,同时一旦技术有缺陷就投放市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车卖出去后出事,大众丰田这种全球第一第二的车企被罚破产也是分分钟,甚至摧毁该国的汽车工业。

仅仅一个大众的柴油尾气门造假,到现在已经处罚了超过6年,还仍然在交罚款,单次上百亿美元的处罚金额也比比皆是。

而关于固态电池没有被更多清晰解开的难量产门槛还关于,整个国家/市场的社会能量使用逻辑也得调整。

500Wh/kg的能量密度,10分钟完成充电,能续航1000公里,这之中的技术逻辑是“每分钟对电池包充电15-20kWh,充电功率900kW-1200kW”。目前全球公认充电速度最快的Lucid,为300kW,特斯拉超充桩功率250kW。

不过多展开充电桩需要短线、当地电网高电容承载、液冷降温等等技术难点,直接的结论是,想让固态电池大规模普及,那现在的超充站、快充站都可以直接推倒重建。同时,各个国家、各个省市的电网也得进行深度改造。

所以,固态电池自然是神秘美好,像伊甸园的苹果,但它的背面也是蛇和潘多拉魔盒。而同时限于篇幅,我们还没有展开的话题是,更容易量产且接近大规模普及的半固态电池,它才是固态电池量产最大的挑战。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跟丰田固态电池的风口,会毁了中国车的领先?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