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船舶电动化“大机遇”

电池中国网
关注

  撰稿丨马斯克斯

  电动船舶已成为船舶行业新的发展热点,不少电池企业正加速涌入。近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艘两千吨级集散两用新能源运输船在浙江长兴交付。该船配备由亿纬锂能提供的3400kWh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组,一次充电仅需4至5小时,可供船舶满载航行300公里;船舶无油污水排出、噪声低,年运营成本仅为传统柴油机船的五分之一。

  而在上个月,由亿纬锂能、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船级社共同研讨设计的船用集装箱式移动电源正式发布。该款船用集装箱式移动电源采用标准20尺海运集装箱尺寸设计,内部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其最大容量接近2000kWh。使用该移动电源的船舶,在码头泊位完成一次“换电”,仅需15分钟-30分钟。

  更早之前,今年4月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游轮电芯供应商为宁德时代,电池总容量约7500kWh,相当于100多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总和。今年年初,宁德时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纯电动船舶“白海豚1号”成功下水首航,也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

  今年3月,中远海运集团宣布拟建造两艘700TEU级长江干线电动集装箱船,并将于2023年底交付。该船舶作为中远海运首批绿色零碳智能电动化试点船型,采用船电分离模式设计,配载换电模式船用集装箱式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

  今年2月,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载重3000吨级的电动货船“船联1号”在南京下水启航,该船搭载2组可移动磷酸铁锂电池,整船电池容量约为2200kWh,相当于30多台电动轿车的电池容量,充满一次电约3小时,可航行120公里以上。

  目前,我国研发建造的电动船舶主要为长江、珠江等内河以及沿海货船,应用领域为沿江沿海的城市渡船、观光船以及港口拖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内河流域船舶保有量在13万到14万艘,仅长江和京杭运河的内河船舶总数就超过6万艘,相较之下电动船舶数量却非常少,未来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电动船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电池造价的逐步走低,电动船舶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市场调研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在《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和行业分析》报告中的分析显示,预计到2027年全球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将达到10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7亿元)。

  据了解,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良好安全性、长循环性能,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以及较低的成本,是现阶段船舶动力电池的最优选择。近年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BMS电池管理系统发展迅速,充放电倍率的提高使船舶启动加速及动力操控性更好,已经具备了在船舶上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

  在众多企业中,亿纬锂能是最早一批进入船舶领域的锂电池厂家。早在2016年,亿纬锂能的船用动力电池就获得了中国船级社认证。2020年4月,由亿纬锂能提供动力电池的“阔阔真公主号纯电动游船”在广州开工建造,该船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容量达1.5MWh。

  在此之后,亿纬锂能收到的船舶项目订单接连不断。国内首艘大型纯电动商旅客船“君旅号”在武汉投入运营,配套亿纬锂能磷酸铁锂电池,整船电池容量2.28MWh;国内首艘纯电动港作拖轮在连云港开工建造,采用亿纬锂能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亿纬锂能与上海瀚舜船务签署协议,为其配套电池。

  作为国内电动船舶锂电先锋企业,亿纬锂能可提供全面锂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拥有船舶动力电池多项关键技术,提供包括电芯开发、Pack开发、BMS开发、系统消防等电动化全面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亿纬锂能船用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超100MWh,装船数量超过300艘。

  而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也较早地布局了电动船舶业务。2019年,宁德时代与CCS武汉规范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此正式进入电动船舶市场。

  此后,福建省首艘电动高端内河游船“闽江之星”成功首航,采用宁德时代大容量磷酸铁锂电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海上危险品应急指挥船“深海01”轮在广州顺利下水,搭载了宁德时代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

  除了上述两大巨头外,2020年3月,国轩高科控股子公司上海国轩舞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获首批3船套船舶动力锂电池系统订单,这也是国轩高科进军船舶动力锂电池市场以来获得的首批系统订单。

  去年4月,欣旺达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认证产品名称为“蓄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适用于船舶与海上设施,证书有效期至2025年3月。

  不断扩展锂电池的应用领域对于电池企业至关重要。目前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容量平均在40-50kWh,而一艘豪华电动游船的电池容量可达3000kWh以上。据悉,瑞浦能源、鹏辉电源、赣锋锂电、星盈科技等电池企业也都在积极布局电动船舶。

       来源:电池中国网

       原文标题 : 抓住船舶电动化“大机遇”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