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股价里的小牛电动,能凭造车翻身么?

BT财经
关注


小牛电动,并不太平

小牛电动,一路走的并不太平。

创始人李一男本身的经历就足够跌宕起伏。身披“前华为太子”光环,在职业巅峰时期选择了离开华为,创办港湾公司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最后又出售给华为。

第二次创办牛电科技,但公司起步后不久,李一男又因“涉嫌内幕交易罪”入狱,并随后卸任公司CEO。

彼时高管李一男入狱以后,小牛电动的日子也不好过,陆续被曝出产品问题,N1部分批次被曝光有安全隐患。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小牛电动的投诉有1500余条,其中包括“中控67故障代码无法定位”、“g040续航与宣传严重不符”、“用了两个月电池坏”等投诉。

最近,小牛电动在今年第三季度再次经历了核心高管变更,小牛电动首席财务官张鹏于2021年9月30日离职,而后由周雯娟接任。也让这家公司的未来处于迷雾中。

回到小牛电动本身来看,其最初进军二轮电动车市场,选择了走高端差异路线,也就是特斯拉路线,提高产品组合定价获取市场,计划最终变成行业垄断地位。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定价确实让小牛电动的毛利率变得较高,跟雅迪2021年前六个月的14.9%的毛利率相比,小牛电动第三季度20%的毛利率虽有优势,但这种优势随着小牛电动布局下沉市场、雅迪新日等对手布局高端市场后也逐渐变淡。

受市场需求影响,二轮电动车一向在下沉市场更有普及空间,小牛电动近些年来开始布局下沉市场,产品定价也在逐渐降低,天风证券整理的数据显示,2020年,小牛电动车单车价格由2019年的4928元下降至4063元;单车净利润更是由451元下降至280元,几近腰斩。

但无论是高端市场,抑或是下沉市场,产品质量永远是王道,但小牛电动的研发费用也不算高。跟对手相比更是相差甚远,比如雅迪的研发费用一直居高不下,2020年上半年雅迪研发投入2.15亿元,爱玛的研发支出费用更高,2020年为2.39亿元。

早有媒体报道,小牛电动在今年二季度的研发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仅为3.3%,而销售和营销费用却是研发费用的两倍之多。

智能化是二轮电动车行业未来的趋势,各大二轮电动车企都在布局智能化方向,纷纷投入重金打造智能化产品,也让整个行业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随着行业马太效应的凸显,只会更大程度地利好头部玩家,本就以“智能化”为卖点的小牛电动,在研发的投入表现上却很难真正打动消费者。

这或许也是市场不看好小牛电动的原因,小牛电动上市便破发,IPO发行价为9美元/股,此后,小牛电动的股价开始了“过山车”的起伏,在2020年下旬以来股价持续走高,然而这一增长势态没能持续,今年2月以后,小牛电动的股价又开始陷入了下跌态势,市值12亿美元。

在资本市场的态度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雅迪控股,同样是二轮电动车概念,雅迪控股却俨然成了电动车的“特斯拉”,截至2021年5月20日盘中,市值达到533亿港元,目前股价虽有下跌,在470亿港元左右,但论量级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动车同行,小牛电动们还是望尘莫及。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