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可以娱乐化,但要注册先行
给新品牌和新车型取个好名称,并不容易。 上汽大众斯柯达曾推出“野帝”(Yeti),很多人就认为该名称“有违合感”。这款车于2013年9月国产、2017年12月停产,只生存了短短的4年又3个月。因为其中文有个“野”字,上汽大众斯柯达曾请来“古惑仔”为之代言,但该名称车型仍然难逃夭折的命运。当然,这也不全是名称惹的祸。 取名难,汽车厂家就广开脑洞,近年来想出一招——将名称决定权交给公众。这既符合Web4.0时代的交互需求,又给予车型名称集思广益的空间。
在Web4.0时代,公众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个性化需求、符号性价值的要求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汽车企业就投其所好,定制营销、口碑传播、精准推送成为眼下时髦之举。而且,民众决策通常确实可以提出记忆成本最低、最饱含情感共鸣的方案。 哈弗大狗便是典型。 “大狗”二字以超过第二名1倍多的票数顺利当选。一位参与投票者在网上留言道:“现在的车名要么是星空宇宙,要么是天神猛兽。我只希望它是我的一条忠犬,能陪我柴米油盐,也能陪我诗和远方,能陪我潮流炫酷,也能陪我偶尔撒野,这才是一款车该有的样子。” 通过大狗这一文化母体忠诚、野性的特质,哈弗大狗车型倡导尊重自我、不盲从的生活态度,引起了年轻人彰显自我价值的情感共鸣。同时,“大狗”二字记忆成本趋近于零,为车型后续营销带来很大的便利性。 受大狗启发,2021年,汽车厂家群体起而效法,纷纷为新车型名称组织网络海选投票。 有人为此狂欢,有人对之摇头,彼此都有各自的理由。
狂欢的人,多为自己有机会能参与、能发声而高兴,哪怕是人微言轻的一票。
摇头的人认为,车型名称高频传播,承载着企业的形象、文化、美誉、口碑等文化和价值观,而且,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车企应该承担起文化引导的社会责任,其车型名称应当有内涵、有品位,不能只求表面热闹。他们担心会“娱乐至死”。 摇头的人还认为,车名海选过于娱乐化,选出的结果并不一定好,“看看美国选出的最近两届总统就知道了”。 这种观点立刻遭到狂欢派批驳:假如没有海选,超女们哪有机会出名?公众哪有机会得到新的文化享受……
以上种种,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不同的差异。需要提醒车企的是,企业为产品或服务取名称,本是私权。不过,一旦过于无序、偏离社会主航线,国家公权力会介入。2019年,国家多部门出手,联合整治不规范的楼盘名称,重点是故弄玄虚、刻意夸大、怪诞离奇、崇洋媚外、用字不规范等“大、洋、怪、重”问题。 不管外界争议如何,在汽车企业内部,关于车型命名,确实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合资企业因为是引进车型,常见做法是围绕其英文名称进行汉化,取个中文名。中国品牌对新车型则是全新命名。但是,无论中外,“车型命名并不只考虑市场传播,”某主机厂市场部负责人告诉帮宁工作室,“首先要考虑的,其实是法律问题。” 车型名称要想合法使用、不产生侵权纠纷,必须申请商标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汽车在第12类。“汽车行业是热点,已经注册的名称太多了。”一家商标代理公司负责人表示,“凡是你能想到的两个字的组合,基本上是人家早就想到并注册,更别说那些恶意抢注的了。”
现实中确实如此。很多车企费尽心思,历经无数次讨论,最后拟定了一个中意的名称,但往往是到商标局申请注册后,一二个月里收到《驳回通知书》——已有近似名称被注册。
无奈之下,汽车厂家只得另辟蹊径出奇招,走更安全可行的路线,比如动物、兵器、传统文化、西洋元素等方向。在那些路线上,已被注册的概率要低很多。
寻常路,不是不走,而是不好走。这才是一些汽车品牌和车型新名称令人意外的主要原因。 帮宁工作室在采访中,有专家建议汽车企业“对新品牌或者新车型,应该商标先行”。目前,从申请注册到取得商标注册证,即便一切顺利,也需要6个月,而市场不等人,所以应当尽量提前注册好名称。“在规划、开发车型之初,应当连名称一起规划,提前拟好,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拿到注册证后,才能传播。”该专家指出。 就在上个月,一家新兴的造车新势力在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介绍拟推出的车型。帮宁工作室因正在采写车名的选题,遂提醒该公司。后者火速查询后,愕然发现,其名称已有他人在第12类注册了商标——再做下去会带来侵权法律纠纷。该企业不得不暂停传播,想方设法联系该商标持有人,看能否协商转让。同时,另起炉灶重新拟名,再去申请注册商标,以作备选方案……个中折腾,教训深刻。
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有像王传福和魏建军那样的友谊,或者说,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