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转让“魏”商标给长城,车型命名注册先行

帮宁工作室
关注

一件很棘手的事

作者 | 李 想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1年9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下发文书,核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将“魏”商标(注册号18929014)转让给长城汽车有限公司。 早在2016年1月19日,比亚迪申请注册王朝系列之“魏”商标,一年后的2017年2月28日取得专用权。如今,该商标被转让给长城汽车,很明显是因为长城汽车旗下WEY品牌的缘故。 一时间,两家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和魏建军——的友谊在汽车界被传为佳话。

其实,这不一定是比亚迪单方面示好。帮宁工作室查询到,在受让“魏”商标后不久,长城汽车将自己注册的商标“登陆舰”,于2021年11月2日进行了转让。目前尚不清楚受让对象是谁,但有求于它的,应该就是比亚迪,后者正在打造军舰系列车型。 由此推断,长城汽车与比亚迪很可能是在互换商标,用作各自旗下的新品牌或新车型名称。 即将过去的2021年,堪称汽车品牌和车型名称的爆发之年,一些新的汽车品牌和车型名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令人目不睱接。其背后涉及的用户思维、法律事项等,值得放大来探讨一番。

01生动起来的,不止是名字

2012年,比亚迪推出王朝系列的开山之作——秦。 以此发轫,比亚迪陆续推出了唐、宋、元、汉等王朝车型,以成系列的整体力量,超过了汽车工业史上任何单一趣味化车型名称的影响力,让沉闷的汽车品牌及车型名称开始活跃生动起来。 不过,此后一段时间,鲜有车企跟进。直到巨变的2020年,沉闷再次被打破。 去年6月10日,哈弗通过网络公开投票,海选出“大狗”二字作为新车型的名称。从此,中国汽车厂家仿佛掌握了流量密码,民众决策汽车品牌及车名娱乐化成为一种行业时髦,且日益趣味化、个性化。 帮宁工作室梳理后,发现大抵可以将这些趣味的个性名称分为4大类:动物、兵器、传统文化以及西化类。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动物类的名称被采用最多,最受汽车企业欢迎。

用动物名称来命名品牌或车型的做法,在国外汽车界由来已久,像大众的甲壳虫、福特的野马等,而且这些动物名称车型中有很多成为经典,在全球范围内有大批拥趸。 现在,轮到中国市场了,大狗、好猫、赤兔、海豚、蚂蚁等动物正在中国汽车行业满地跑。 名称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源于生活。

很多汽车企业之所以喜欢以动物名称来命名,多是因为动物比较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取其名称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而且,人们熟悉一些动物的外形及习性,在仿生学设计流行的当下,以动物名称来命名品牌或车型,更能够赋予汽车产品以生命感,让冰冷的机器像动物那般鲜活起来。 兵器类名称也比较热门。 2019年,“长城炮”皮卡一炮走红。紧接着,同样出自长城汽车的坦克300一车难求,不经意间带动兵器类车型名称异常火热。

到2021年,长城炮衍生出黑弹、火弹、龙弹等更多炮弹类车型;坦克500的预售相较于一年前的坦克300,有过之而无不及。比亚迪也加入了“战斗”,旗下驱逐舰05车型已完成亮相,后面更规划了一支庞大的军舰家族车型。 在汽车工业史上,以兵器名称作为汽车商标并不多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丰田的陆地巡洋舰(后更名为兰德酷路泽)。在军事概念上,巡洋舰是一种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胜任多种任务的多样性。体型大、通过性强的丰田“陆地巡洋舰”车型与这种概念不谋而合,让它足以称得上是陆地上的巡洋舰。

同样,长城汽车旗下的“炮”系与坦克品牌均定义为硬派属性,也基本上做到了名副其实。 传统文化也在车圈应用广泛。

此前,比亚迪成功推出以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来命名的系列车型,无形之中为中国传统文化类名称做了背书。 如今,捷途汽车也深耕中国传统文化,吃老祖宗留下来的饭。他们从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中获得灵感,相继推出X70 PLUS诸葛(亮)版、X90(赵)子龙版,另外还申请注册司马、仲达、赤壁、曹操等商标,储备下一步推出的车型名称。

不仅如此,捷途汽车还从《西游记》中吸取元素,申请注册孙行者、沙和尚、八戒等商标,颇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意味。只是,难以想像沙和尚、八戒车型会设计成什么样子。

与之不同,长城汽车等厂家则将目光聚焦在西化概念。 以长城汽车旗下高端品牌WEY为例,全新咖啡系列车型目前已发布摩卡、拿铁、玛奇朵等3款车型。此外,WEY品牌还申请了迪斯科、萨克斯、探戈、森巴、贝司、摇滚、嘻哈等带有西洋音乐艺术性质的商标,作为后备名称。

按理说,在中国汽车企业中,“长城”之名最具有中国文化,但长城汽车旗下新品牌、新车型名称都非常西化,纷纷采用舶来词取“洋名”,姑且理解为中西合璧吧。

另外,一些网络词语也被汽车厂家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比如,长城已提交申请,注册豪横、老铁、拉轰、舒坦等网红词。不过,这些名称车型目前尚无明确的生产落地计划。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