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北汽增持股份,超越吉利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股东”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事情起因是北汽集团,在12月13日突然官宣,将自持的戴姆勒集团股份增加至9.98%,这也意味着他们一举超越了吉利,成为了戴姆勒集团旗下最大的股东。同时,戴姆勒也将持有北汽集团在香港上市公司9.55%的股份,以及A股2.46%的股份。
对于这突发的消息,许多人都感到奇怪。毕竟,从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成为旗下最大股东开始,双方的合作一直都很顺利,可如今戴姆勒为何却突然要将橄榄枝抛向北汽呢?
事实上,北汽与奔驰的渊源,可以追溯十八年前,2003年北汽与戴姆勒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两年后正式合资成立了北京奔驰,一直合作至今。
当时,作为国内五大汽车集团之一的北汽,拥有雄厚实力,而为了全力支持奔驰的在华事业,他们不惜血本,为北京奔驰先后打造了三个整车工厂,即北京亦庄MRA后驱、MFA前驱以及顺义工厂,并对其进行了多次扩建扩产,最终将年产能82万辆提高至现在的105万辆,其中顺义工厂产能高达30万辆。
在合资公司里,北汽也为奔驰提供了最好的中方团队,包括国内各类顶尖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可以说,奔驰在中国市场能有今天的成绩,北汽功不可没。而与北京奔驰的成功相比,北汽集团自身的发展则要艰难许多。
2010年之前,北汽的发展非常顺利,先是建立了福田工厂,随后又与外资创立了中国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还组建了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等。
此外,北汽还瞅准了硬派越野的细分市场,推出了北京牌越野,同时发展了北汽昌河、北汽幻速、北汽威旺等自主品牌,可谓是全面开花。但十多年过去,我们却发现,这些北汽精心栽培的自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先是银翔破产重组,后有昌河危机不断,旗下的SUV车型Q7更是在去年创下了11个月零销量的耻辱纪录,而主打微型客车的北汽威旺也出现了销量的明显下滑,就连北汽最引以为豪的北京牌越野,也因需求小众和定价过高而呈现颓势。
合资品牌方面,北京现代万年不变的外观内饰和落后于主流合资品牌的动力系统,也让它的竞争力大不如前,销量逐年缩水。北京吉普在2005年就整合到了北京奔驰的旗下,已不复存在。
而北汽过于迷信自己的工业实力,既不愿效仿广汽和上汽,充分利用外资,采取大规模合资的战略以扩大基本盘;又不愿学习长安、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去苦心钻研核心技术,而是花了大量心思改动外观和内饰去取悦消费者,在技术创新上停滞不前。
此外,北汽的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旗下包括绅宝D50在内的诸多车型,也多次出现发动机异响、抖动、机油乳化等毛病。
更可惜的是,北汽早早就入局了新能源市场,却未能抢得先机。急于求成的北汽新能源,盲目进军公共交通领域,其产品却被广大出租司机戏称为“工业垃圾”。
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却没有将其落实的能力,这样“知行不一”的毛病,导致了如今它自身难保的处境。而此次“增资扩股的北汽,被戴姆勒集团扶正”之事,看上去是奔驰为了挽救北汽的情义所致,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2018年,奔驰就曾想过要抛弃颓势明显的北汽,随后也付诸行动,退出“北汽德奔”,停止了对北汽自主车型技术支持,转而把心思放在了与吉利的合作上,这也是为何吉利能够如此顺利收购戴姆勒9.69%的股份,一跃成为最大的股东的原因。
但与北汽的佛系相比,吉利的野心则要大了许多,在收购沃尔沃之后,他们就吞并了包括宝腾、路特斯等国际品牌,全球化的势头非常迅猛。
而在2019年的3月吉利更是出资50%与戴姆勒合资成立了“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也就是变相收购了奔驰smart的大量股权,由于旗下微型车业务常年亏损,奔驰也不得不接受。
但吉利过于激进的策略,以及它在戴姆勒集团中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让奔驰感到不安。毕竟谁也不想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更不想丢掉中国市场这块肥肉,所以戴姆勒重新将北汽扶正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想要借此机会,遏制吉利的扩张,以保证自己的利益。
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奔驰在新能源赛道处于落后的态势,他们不得不尽快实施“全面电动化”转型,而根据规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奔驰将陆续推出多款纯电新车。
截至2021年底,奔驰已将EQA、EQB、EQC及EQS四款纯电车型引入国内,明年全新EQE也将进行国产,不仅如此,奔驰还打算把中国,作为未来纯电车型的主要量产地,以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这样庞大的量产计划必须要有扎实的工业基础支持,而北汽为奔驰所建的现代化厂房,就成了现成的重要资源。
因此,奔驰很乐意以“增资扩股”为筹码,重新调动北汽的积极性以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北汽也能够得到戴姆勒集团的支持,走出困境,双方一拍即合,实现双赢。
但事情肯定不会就此完结,毕竟吉利为了“征服奔驰”,付出了多年的心血。而如今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他们又会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呢?我们也将持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