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正体验并熟悉了电动车的使用规律,补能焦虑就没有了

C次元
关注

作者

杜余鑫

如果你正准备买车,或者正在纯电和燃油车的选择中挣扎,一定要看这篇文章。

  责编丨查攸吟

  编辑丨别致

我曾经是电动车的不感冒者,个人认为,即便是电动车续航已经普遍超过500公里,但在当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续航和补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最严重的当属节假日高速排队充电的窘况,和冬季续航严重缩水两大痛点。

特别是对于没有固定停车位和充电桩的人来说,商用充电桩补能的不确定性,是一个让人很揪心的问题,如果是在体验过驾驶着仅有10%电量的电动车到处找充电桩而未果的情况后,那种无奈上心头再也不想体验了。

然而在上海“两块铁皮等于一辆车”的实现情况下,在油价蹭蹭上涨,一个月花掉1000+油费的情况下,电动车不得不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上海这几个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能达到近40%、全国之最的重要原因。

▲上海成为全国新能源最大、接受度最高的城市

论出行成本、便捷性和舒适性之间的和谐关系,电动车绝对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没有之一(如果你到公司乘地铁步行不超过1公里,请忽略)。毕竟最近小编的公司搬迁,6公里的距离,如果乘公共交通,至少一个小时以上,其中步行的时间超过20分钟。

尝试过小电驴,这个通勤时间甚至比开车都要快,主要是省去了堵车的时间,便捷程度比开车都要友好。但是冬天和下雨天就非常糟糕了,刺骨的寒风和冰雨胡乱地在脸上拍,体验感非常不友好。

买车,就成为燃眉之急。

油车和沪大牌自然是难以企及的了,毕竟每月20万+人抢1万张额度,不到5%的中标率已经让我失去2张标书12次机会,考虑新能源则依然纠结售价、保值率、补能等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

▲拍沪牌的确很难

先来说说补能焦虑的问题,最近借了一辆极星2单电机长续航版本试驾车,官方续航565km,对于如我这样单天通勤距离50KM之内的人来说,一周充一次电完全足够了,再加上公司地下停车场就有3KW的慢充桩,补能不是问题。

这意味着每天开车上班,停在慢充充电车位,一整天上班时间就能充20多度电,续航基本上能达到100km左右,如果用得稍微节约一些,出行半径不那么远,那么车辆就可以长期保持在高电量的区间,就算家里不能充电,基本上都不存在里程焦虑问题。

在公司楼下充电,还有一个比较友好的地方是原本就要缴纳停车费,所以这里就省下了单独去充电的停车费支出,这也是一笔经济账(不过目前有部分充电站会对停车费进行减免)。

▲绝大多数办公楼下都布局了充电桩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如果恰好今天有事儿要出一趟远门,且恰好刚刚覆盖电池的电量,那么补能就需要去找充电桩了。因为是试驾车,同事开出去拍摄,给到我手里的电量只有30%,约200公里,此刻心里下意识就是我必须去充电了,毕竟最近进入冬季,200公里的表显可续航里程是否靠谱,谁也没谱啊。

那就找充电桩吧,其实现在大城市的充电桩布局已经很完善了,几乎每个商圈和办公集中区域都有充电桩,部分商圈和办公楼还有30KW、60KW、120KW的快充桩,作为应急补电也是没问题的。

▲所有电动车都有充电地图,地图APP也都可以找充电桩

至于找充电桩,无论是车机地图,还是电车自带的APP,基本上都有一键导航至充电桩这个功能。但对于陌生的地方,和刚开始的新手来说,的确不会友好。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找充电桩次数不多的人来说,开着低电量的车去充电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包括心里挑战。

为了追求快充,我先在充电地图上找功率在120KW的充电桩,在一个体育场里边,但是将车开到门口,却发现体育场入口已经封闭,保安告诉我下午6点就不让进了,充电得6点之前来。

这……充电这么不自由么?

▲最怕遇到充电桩不能使用的情况

于是再找另一个国家电网的充电站,原本以为是在地库(其实地图的标注并不是很清楚),然后在地库绕了一大圈,却没有看到,无奈只有出来,却在出口处惊喜的发现原来它是在地面。

但是不幸的消息是,数个充电桩被雪糕筒包围着,经验告诉我这个充电站应该是不能用的,后来停车场的保安告诉了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此刻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保安表示,隔壁商场的地库有充电桩,可以去那里充电。于是我又绕了一大圈,来到了这个商场的停车场入口,亲切地看到了充电车位提示。因为之前并不知道充电桩的位置,于是乎又在地库绕了好大一圈,这基本上也是充电新手遇到最糟心的问题。

▲所有具备充电条件的商场都应该设置充电桩提示信息

经过不断地搜寻,以及看到好几辆出租车再往一个地方走,充电桩应该就在那个地方。果然,地图没有标注清楚的小桔充电出现在了眼前。

在充电现场,我也看到了国家电网的充电桩,出租车师傅告诉我,小桔的价格比国家电网低一半,还有停车费可以免,对面的国家电网基本上没人用,功率还只有60KW,很多师傅就算排队等,也不会去国家电网充。

这就相当尴尬了,手握如此丰富的资源,国网居然是这个局面,难怪之前有人调侃,国家电网几乎成为电动车汽车补能的最大阻碍。

▲国家电网在体验和价格方面,确实不友好

我也在询问出租车师傅们,开电车会不会有里程和补能焦虑,“习惯了就好,每天开的里程数都是固定的,中午一充休息一下,晚上一充,就回家睡觉,不存在里程和补能焦虑,况且跑多了哪些地方的充电桩能用,哪些地方好用我们都清楚,群里的师傅也都会有信息的互通。最关键的是电价比油车便宜很多,相对而言每天可以多收入100多元。”

所以思考一下,电动车并非不那么友好,它最适合的就是拥有固定行驶里程,且能够找熟悉的充电环境,电动车对经济化的出行,乃至更高阶的环保都是非常友好的。

其实对像我这样每天通勤距离在20公里之内,五菱宏光MINIEV这样的产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3万多块钱、经济实惠,又拥有路权,简直不要太香,这也活该它卖得好啊,现在已经是中国市场月度销量最大的单一车型了。

不过没想到在我这个机智的决定出现之前,A00级免费的上海绿牌申请的大门就已经关上了,悔不当初。

▲用电动车,必须做好补能规划

经过一周体验,电动车在实际使用中的便捷程度远远大于我之前设想的糟糕情况,换句话说,除了初期那段时间在补能上存在一定的焦虑,其实做好规划和熟悉了周边的补能环境和条件,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问题。

就算有时候会开车出门,只要是市内,基本上都能在目的地附近找到充电车位,做好规划,有停车条件的时候就想办法找到充电车位,插上充电枪,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充电时等待的时间成本。

▲5毛钱一度电,是真便宜

虽然个人觉得电动车对于我自己的日常上下班体验非常友好和非常经济,但这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我总结了适合买电动车的几个要点:

第一,已经拥有了限牌城市的大牌,确保不会因为未来绿牌可能出现被限制的情况而丧失路权,这样可以考虑电动车,因为至少拥有保底的路权。非限牌城市,以出行经济性为主。

▲因为熟悉,出租车师傅们不存在补能焦虑

第二,如果有固定的停车位,安装自有充电桩,那就最好了。否则就要看公司的车库或者附近是否能够找到方便充电的地方,如果可以解决,那电动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在购买电动车之前,一定要解决掉充电问题,无论是家充桩还是商用桩,一定确保日常充电不会受阻。如果是商用充电桩,一定要提前熟悉好位置,是否会出现被燃油车占位的现象。

▲燃油车站位现象,需要提高规则意识

第四,不要想着时常保持100%的电量,快充最省时的是充电0-80%,最后20%的电量就找机会用慢充吧。

其实关于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现在很多汽车主机厂都在想办法解决,比如提升电动车续航到1000km,这样就大大缓解了补能的次数和焦虑,但超过1000km续航其车价都相当贵了,本来就有悖日常经济化出行。或者如蔚来这样的有偿加电服务,给钱就能解决焦虑问题,那也是一种解决办法。

然而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既然买电车是为了省钱,那10万左右的价格就最合适不过了,在上海相当于一块牌照的钱,这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更何况在安全性方面,至少比3-5万元的小车更安全。

归根结底,关于电动车的焦虑,很多焦虑都是因为并不完整的认知,以及不熟悉带来的焦虑和限制,当真正体验并熟悉了电车的使用规律,过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香,不信可以问一下周围开电车的人,是不是他们都回不去油车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