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驶入港股,竞对特斯拉实力恐怖,未来想当老三也不易

财经无忌
关注

文 | 韦航

在小鹏汽车之后,港股又将迎来一只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理想汽车(02015.HK)。

今年7月7日,小鹏汽车(09868.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65港元。截至8月11日,小鹏汽车的股价居于168港元,市值达2842亿港元。

跟跑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也将于8月12日上市,将香港IPO发行价定为118港元/股。此前,蔚来也曾传出将在港股上市。一旦蔚来未来也出现在港股,那么香港股市又将重演美股新能源汽车“三国杀”的热闹景象。

2015年,理想汽车开始创业。2020年登陆美股,成为公司标志性事件。

一年后,创始人李想在公司内部信中表达了一个豪迈“理想”:五年后,理想要占据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20%份额,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并跻身世界前三。

而随着港股上市,理想汽车也将进入第二阶段——十字路口的理想,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理想汽车,伴随理想,驰骋在路上。

李想斩获两个IPO

2015年7月,李想第三次创业。出身于河北石家庄、1998年就投身互联网的他,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但与失败者不同,其创建的泡泡网和汽车之家都是显赫一时的弄潮儿。

第三次创业,李想将目标投向汽车制造业。新创公司的名字为“车和家”,其后孕育出了“理想汽车”。

当时的李想,还入股了如今的竞对蔚来汽车,似乎做好了“打不过就加入”的打算。不过,人们当时并不知道李想,更不会知道他还有自己的“造车梦”。

直到2016 年4月,李想公开了“车和家”的产品计划,使得外界拍案惊奇。当年,李想曾推出两款车型,其中一款定位城市短途出行的轻型电动车“中途下线”,最后只剩下定位家庭用户长途出行功能的SUV理想ONE。

前款之所以“翻车”,是因其以共享租赁为场景。当然,这在当时并不意外——共享汽车正处风口。2018年,李想获得30亿元融资后也没能拯救这款汽车,而其中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能拿到汽车牌照。

好在李想还有理想ONE。在放弃前款车型后的2018年10月,理想ONE横空出世。2019年4月开始接受预定,当年12月开始交付。

在造车热如火如荼之时,理想也免不了“烧钱运动”。

李想先是自掏腰包,在2015年砸进5000万美元,加之朋友樊峥、秦致等人所投 1000多万美元,这也成为理想的启动资金。

2016-2017年,理想汽车又获得了7.8亿元和6.2亿元。2018年B轮融资更是达到了30亿元。2019年还有37亿元的金元支持。尽管资金源源不断,但造车是个大项目,理想的现金流依旧吃紧,这也是其2020年7月急于美股上市的原因。

更危急的时刻出现在了2019年,这时理想开始接受预定,距离交付不到半年。其资金库消耗殆尽。为此,李想拜会了100多家投资机构,但对方反应冷淡。

最终,还是王兴(3亿美元)和张一鸣(3000万美元)帮其度过了危机。到2020年,眼看这3.3亿美元就快花完,王兴6月又领投了5.5亿美元D轮融资。李想个人跟投3000万美元。一个月后,理想在美国上市,安然度过危局。

理想之所以这么难,还是其选择的造车技术路线不被主流所认可。

市面上大多以纯电动为主,作为唯一的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理想ONE不被主流接受。另一方面则是,竞争对手较为强势,如蔚来在2017年底就拿到了腾讯领投的10亿美元D 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24亿美元。

也因此,有影响力且排位靠前的数十家投资机构如高瓴、淡马锡、联想创投、IDG等多数成为了蔚来的站台者。

好在,如今缓过神来的理想,也将斩获两个IPO。

理想存在痛点

发动的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0年是理想汽车的交付元年。但初期交付中的问题频出,则对品牌口碑造成直接影响。

当年5月8日,长沙街头一辆理想ONE起火,车辆前机舱部分烧损严重,这是理想品牌首起“起火自燃”事故。

单是5月这一个月,理想汽车就爆出四起事故,包括高速路刹车失灵、车辆“断轴”、暴雨中车内漏水。

当看到厨房内有一只蟑螂,你肯定会意识到问题不止于此。

2020年11月6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通告,重庆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对于召回原因,公告表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销力设计原因,受到碰撞冲击时可能导致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开,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极端情况下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2020年的前10个月,理想ONE交付21852辆,加上2019年交付的1000辆,理想汽车共计交付22852辆。由于召回事件发生在11月,如以宣布召回时10月底前的交付量为基数计算,理想汽车召回比例高达45.8%。

即便使用目前所有交付量作为基数计算,这个召回比例也达到了31.1%。该数据远高于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同行。

今年7月初,理想ONE车主还曾曝光其座椅内有水银。理想汽车、座椅供应商以及李想本人则坚称水银和车辆生产无关,不排除外部投毒的可能性。

这一系列不利舆情,也让理想饱受困扰。

此外,理想的困扰还有里程焦虑和充电时长,这成为制约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理想汽车也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增程式解决方案;第二种高压纯电解决方案。

增程式解决方案仍有增长空间:在纯电动充电设施并不完善的农村和低人口密度地区,增程式具有优势。理想汽车预计,我国增程式汽车年销量将从2020年的3.3万辆增长到2025年的40万辆。

长期来看,纯电时代终会到来。理想从2023 年开始就将交付高压纯电车型,同时计划部署一个超快充电网络。随着超快充和电池技术的进步,到2023年,纯电动车充电时间有望缩到15-20分钟。

目前,理想汽车的单一化产品可确保减少亏损。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品牌的声誉。

与此同时,由于增程式市场太过小众,整个供应链上无人给它做资产分担。而如果做纯电动,则有很多家供应商可供选择——靠着行业经验、规模经济可以将成本做得更低。而如果选择过于偏门,则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附着供应商过少,做不到规模经济。

渴望一席之地

在理想汽车声誉笼罩危机的同时,其销量则上了一个新台阶。

8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2021年7月交付数据:交付8589辆理想ONE,单月交付量首次超过8000辆,位列造车新势力7月销量冠军,同比2020年7月增长251.3%,环比2021年6月增长11.4%。

2021年前7个月,理想汽车总交付量达38743辆,理想ONE目前累计交付量已达72340辆。

而蔚来发布的7月交付数据显示,上个月交付新车7931辆,同比增长124.5%。截至7月,蔚来在2021年的累计交付量已达49887辆,超去年全年交付量。

理想和小鹏则双双突破8000辆,这使得公认的“蔚小理”造车格局在7月变成了“理小蔚”,蔚来短暂掉到了第三名。

这说明,理想汽车正在赶超蔚来的市场地位。销售规模的增长大幅提升公司营收规模,且规模化效应也开始显现。理想汽车的毛利率正得到改善。

根据公司财报数据,理想2021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5.8亿元,相较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 8.5亿元)增加3.2倍。毛利润(6.2亿元)的改善则更为明显,相较2020年第一季度(0.68亿元)增加8倍,对应毛利率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8.02%提升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 17.3%。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外界有人将增程式看做纯电动到来之前的过渡路线。因为李想不仅选了增程式方案,而且做了两代平台。在理想未来十年的产品规划中,仍包含增程式电动车。

这个判断的基础在于纯电市场的确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增程技术不完美、不先进,但仍属于这一阶段的刚需。毕竟,在理想2025目标中,其致力于占据中国智能电动车2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造车新势力已经完成了从 0到1的进化,接下来还需要实现从 1到 N的蝶变。

而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需要持续的高投资,这正是造车新势力们纷纷加快回归港股上市的原因。新势力们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当然需要寻求更多的外部融资,来支撑自身未来几年的高投资。

理想汽车2021 Q1净亏损 3.6亿元,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正是来自持续扩大的研发费用和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在2021Q1中,其研发费用为 5.1亿元(2020年全年研发费用 10.1亿元)。理想汽车计划,在2021年研发投入至少增加至30 亿元,三年内达成10亿美元的年度研发投入。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沈亚楠认为,到2030年,全世界可能只剩下不到10个汽车品牌。中国市场将由三家车企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两家很可能是特斯拉和苹果。理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第三家。

从这点来说,理想缺乏与两强对垒的勇气,只想着拿到第三张“入场券”。毕竟,特斯拉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竞争者——你的产品如果比它贵,必须比它性能好;要是跟它性能一样,就必须比它还便宜。

而即便是想当“老三”,理想也有难度。因为,不论是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战略意义,还是从人群的消费喜好、产品的定位、产业链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考量,统统决定了至少未来十年内,汽车市场都不会是一个赢者通吃迅速收缩为少数几个玩家的赛道。除了苹果、特斯拉,传统汽车厂商也在进军新能源市场,行业老三的位置很烫手。

这也显示出,电动车领域的竞争极为激烈——最好的创业者和公司已经加入战场。没有雄厚资金支持,产品线布局就会缓慢。从现有商业模式来看,理想所搭建的护城河尚未清晰可见,未来利润空间能否长期向好自然存疑。

当然,这个市场本身还有着极大可供提升改善的空间。当理想基于用户口碑,完成既定目标,未来市场或许还有“理想”的一席之地。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