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潮正持续升温。据数据统计,仅今年前三个月就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拟港股IPO。
赴港IPO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也在不断增加,4月又有三家锂电企业冲击“A+H”,涉及电池、材料领域。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海外市场以其增量空间和可观的盈利潜力,成为中国企业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发力点。因此拥有融资便利的港股市场成为企业深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的重要跳板。后续赴港上市的队伍也会持续扩容。
南都电源筹划港股上市
4月23日,南都电源(30068.SZ)公告,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简称“本次H股上市”)。
南都电源全称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企业,成立于1997年12月8日,成立后的第三年便实现上市。公司主要面向储能应用领域,提供以锂离子电池和铅电池为核心的系统化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形成了从电芯产品、系统集成、运维服务至资源回收的储能产业一体化能力。
目前,南都电源主要在建的项目包括界首工厂锂电池建设项目、临平工厂锂电池建设项目、酒泉工厂锂电池及系统集成建设项目、扬州工厂储能系统集成项目和界首工厂锂电综合回收二期项目。
据年报,南都电源2024年业绩暴跌——营业收入为79.84亿元,同比下降45.56%;归母净利润亏损14.97亿元,同比暴跌4260.62%;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7.34亿元,同比暴跌3965.12%。
对于业绩的下降,南都电源表示,主要是由于2024年锂电产品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影响,锂电产品销售单价快速下降,导致锂电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叠加海外订单延迟,下半年新型电力储能出货量骤降;铅回收业务受供需关系及地方奖补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进行减产,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此外,与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导致南都电源增加计提预计负债,目前其已经提起上诉。
从季度经营情况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的巨额亏损,直接拖累南都电源全年业绩由盈转亏。南都电源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96.64%,环比下降94.24%;归母净利润亏损17.44亿元,同比下降313.12%,环比下降2927.76%;扣非净利润亏损17.76亿元,同比下降380.97%,环比下降136540.34%。
除了亏损外,南都电源眼下还面临着严峻的高负债风险。截至2024年末,南都电源总负债高达144.8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9.1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南都电源表示,公司正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寻求业绩的恢复与增长。
但?2025年一季度,南都电源营业收入同比骤降61.81%至11.39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66亿元。
南都电源称,业绩变动主要受供需关系及地方奖补政策存在不确定性,铅回收板块业务减产;同时新型电力储能及数据中心业务因验收周期影响,本期发货部分未能确认收入,共同影响所致。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主要系再生铅板块的减产导致,较同期减少了约10亿元。
不过,作为行业老兵,南都电源在售订单充足。截至目前,南都电源新型电力储能领域已签未发订单国内约13亿元,海外约13亿元;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已签未发订单约38亿元。
中伟股份递交港股招股书
4月22日,中伟股份(300919.SZ)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称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全球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数字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
目前发行价格和募资总额暂未可知。不过,中伟股份的A股发行价格为24.6元/股,实际募资约14.01亿元。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于2020年12月23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镍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系材料、钠系材料,以及新能源金属产品。
自2020年以来,中伟股份在镍系和钴系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方面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出货量。
客户方面,中伟股份已建立覆盖“整车、电池、正极”的全球化、立体化的优质核心客户体系,锂电池产业链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学、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比亚迪、SK On、蜂巢能源、松下、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贝特瑞、巴莫科技、L&F、振华新材、容百科技、ECOPRO、POSCO等;新能源金属方面已与托克、埃珂森、金川等国际主流新能源金属客户建立合作。
发展布局方面,中伟股份在国内已建成铜仁、宁乡、钦州、开阳四大产业基地;在海外建有印尼四大原料基地,并在韩国、摩洛哥等地加速推进材料基地建设。
产销方面,2024年,中伟股份镍系材料(三元前驱体)产能31.89万吨、四氧化三钴产能2.63万吨、磷酸铁产能11.67万吨、新能源金属产能16.4万金吨;电池材料体系(镍系、钴系、磷系、钠系)产品合计销售量超30万吨。
业绩方面,2024年,中伟股份实现营收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36%;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下降24.64%;扣非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19.26%。
从收入结构来看,镍系三元前驱体为主要收入来源,营收超161亿元,占总收入四成,毛利率达19.97%,较上年提升2.01个百分点。
国民技术筹划港股上市
4月16日晚间,国民技术(300077.SZ)公告,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国民技术目前主要业务涵盖集成电路领域和新能源负极材料两大板块。其中,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承担。
同日,国民技术还发布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据年报显示,国民技术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12.62%;归母净利润亏损2.35亿元,同比增长58.82%;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96亿元,同比增长60.88%。
这是国民技术已连续三年亏损,连续八年(2017年至2024年)未分红。
就业务结构来看,2024年国民技术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28.25,毛利率33.38%,同比增长4.01个百分点;负极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下降0.11%,毛利率7.83%,同比增长5.77个百分点。
对于此次拟在H股上市,国民技术称,是为了加快构建公司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推进公司海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知名度,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年报显示,2024年国民技术在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3170.55万元,同比增长118.97%,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72%。至于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自2010年4月在A股上市,净募集资23亿元后,国民技术此后15年内再未实施过股权再融资。
2025年一季度,国民技术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31.87%;净利润亏损2137.58万元,同比减亏71.43%;扣非净利润亏损2547.84万元,同比减亏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