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教授李荐: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展

OFweek锂电网 中字

2025年3月19-20日,由OFweek维科网、维科网·锂电共同主办的“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暨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登喜路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

在20日的大会上,中南大学教授李荐发表了《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展》的主题演讲。

image.png

图:中南大学教授李荐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方案”,但其产业化仍面临技术、成本与生态协同挑战。

李荐表示,发展固态电池最核心的初衷是安全,其次是提高能量密度。

安全方面,电解液是造成液态锂电池不安全的直接原因之一,而固态电池使用电解质,由于无可燃电解液,并且对锂枝晶有抑制作用,安全性大大提高。

提高能量密度方面,则可从减少隔膜、集流体等方面解决。

电池里真正干活的材料是谁?“是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所以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也叫活性物质,其他材料都是来帮忙的。”李荐称,“提高能量密度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减少辅助材料(铜铝集流体、电解液、隔膜、极耳、接线柱、外壳)。”

目前,从全固态路线方面看,有着硫化物路线、氧化物路线、有机全固态路线等。而从工艺看,有高压工艺、镀膜工艺、原位固化工艺等。

全固态电池安全性有质的提高,可以实现内串,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的特点。

李荐介绍了独创的多层纳米成膜技术:该技术的正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为面接触,实现了接触电阻低、稳定性好、接触面积大等,这是真正全固态电池技术。

基于该技术,镀膜全固态电池生产线更加简洁、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有望低于液态电池制造成本的50%!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