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市场机遇升级,打开了更多新的商业化场景,为动力电池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新市场格局下,今年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迎来新一轮技术爆发,比亚迪、比克电池、亿纬锂能、中创新航、万向一二三、中科海钠、星恒电源、睿恩新能源8家企业纷纷推出重磅新品。
8家电池企业“技术秀”
基于此,维科网锂电梳理盘点了上述八家电池企业在今年一季度发布的动力电池新品。整体来看,基本集中在3月发布,聚焦安全、充电速度、能量密度、应用场景等,从材料体系、结构设计到场景创新全面突破。
1、比亚迪:10C“闪充电池”
3月17日,比亚迪正式发布新一代刀片电池“兆瓦闪充”技术。比亚迪称,该款电池实现了内阻降低50%,充电电流做到1000A,充电倍率达到10C,均为全球之最。
同时,在超高电压1000V和超大电流1000A的加持下,“闪充电池”可以做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让充电功率正式迈入“兆瓦时代”,实现“1秒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
比亚迪表示,搭载闪充电池的汉L,可实现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开启“油电同速”新时代。
2、比克电池:PRO-M高安全电池和全极耳1865-30D新品
今年一季度,比克电池发布了多款电池新品,展现了出众实力。
2月25日,比克电池正式推出PRO-M高安全电池,实现安全和性能的双升级,为短途出行带来更可靠、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比克PRO-M高安全电池,能够通过行业中最为严苛的针刺测试,满足GB43854-2024和GB40559-2024安全性能要求。
PRO-M 18650高安全电池,容量达到2.0Ah,能量密度170Wh/Kg,支持5C持续放电。同系列21700电池,容量达到3.0Ah,能量密度180Wh/Kg,支持4C持续放电。此外,两款电池都具备宽温域、长循环的优异性能,可在-30℃~70℃范围内稳定放电,循环寿命达1000次以上。
3月17日,比克电池正式发布全极耳1865 D系列新品,性能实现全面升级,引领用户体验迈向全新高度。
比克全极耳1865-30D电池,内阻小于5mΩ,放电能力提升100%,支持最大60A持续放电,可在10s内以最大脉冲电流120A持续放电,轻松应对极端复杂的工作任务。产品同时具备3.0Ah 的高容量,能量密度高达250Wh/Kg,支持30A持续放电,续航时间提升30%。
此外,新品的循环寿命也同样出色,支持8A充电30A放电,循环600周,性能双倍提升。在充电速度上,从10%充电至80%仅需9分钟,速度提升200%,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此外,该款产品可在-40℃~80℃放电,挑战更宽温域使用。
3、亿纬锂能:全极耳圆柱电池新品和“车用级”46系大圆柱电芯
今年一季度,亿纬锂能同样发布了多款圆柱电池新品。3月24日,亿纬锂能以重磅发布18650 30PL与21700 50PL两款全极耳圆柱电池新品,并推出倍率型圆柱电池全面解决方案。
这两款产品均基于全极耳技术体系,循环提升60%,内阻降低60%,还都搭载了超快充技术,9分钟补能80%。其中,18650 30PL功率密度突破10Kw/kg,单体能量达到10.95Wh,拥有1500+次超长循环;21700 50PL实现36C超高电流秒级脉冲放电,能量密度突破273Wh/kg,拥有1000+次超长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亿纬锂能将于今年Q4推出18650 25PL全极耳电池。
3月28日,亿纬锂能全新升级后的OMNI全能电池-LMX系列震撼登场。该系列产品采用“车用级”电池要求,搭载C46大圆柱电芯,综合性能全面升级,并已通过“新强标”安全认证,电池全生命周期单次循环成本比铅酸电池和常规锂电池的成本更亲民。
4、中创新航:船用2C快充电池
在3月举行的2025新加坡国际海事周(SMW)现场,中创新航基于能量型和功率型两条路线推出了长寿命船用电芯320Ah和230Ah,以及163Ah-2C快充电芯产品。
此次全新发布的L173F163 2C电芯产品采用低膨胀石墨技术,同时导入高动力学电解液,产品在实现持续2C,峰值4C高倍率充放电的同时兼顾达成长循环。
据悉,基于该款电芯开发的2C电池系统将在今年的Q3实现量产。
同步展出的L173F320船用长寿命电芯,采用高压实高克容量技术+低缺陷、高稳定性石墨导入技术,系统寿命超12年,在全球率先完成从产品定义到量产的闭环。
5、万向一二三:“闪充 Ultra”“天距电池”“无极电池”
3月20日,万向一二三发布了三款电池产品:闪充Ultra、天距电池和无极电池。其中,闪充Ultra为磷酸铁锂电池,拥有12C超高倍率充电技术,5分钟满电,6000次循环,适温范围-40℃至60℃,可适配轻型电动车、AGV、机器人领域。
天距电池为半固态电池,主要面向无人机领域,单电芯能量密度860Wh/kg,适温范围-40℃至60℃;无极电池功率密度可以做到25000W/kg,较市面主流高功率电池(8000-10000W/kg)提升超150%,最大放电能力可达150C,峰值充电倍率50C。
6、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
3月28日,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正式亮相,包括“海星K150”、“海星K210”、“海星K280”和“海星K350”四款产品,前两款产品专为短倒运输场景设计,后两款产品则定位于物流运输领域的技术需求。
据悉,该方案所用电芯能量密度突破165Wh/kg,能在20-25分钟快速完成100%充电,快充模式下循环寿命能超过8000次,电池剩余电量测算精度能精准至2%以内,整包快充温升≤10℃,拥有-40℃至45℃宽温域稳定放电的性能优势。
7、星恒电源:超锂S30和FAR系列
3月10日,星恒电源发布了两款全新锂电产品:电动自行车锂电新品超锂S30与电摩锂电新品FAR系列。其中,超锂S30可实现百公里续航,高度匹配国标需求;FAR系列适配通勤电摩,支持2.5C放电,其中FAR追风系列6048,采用轻量化设计重量仅为22.5kg,支持1C放电,续航可达130公里,FAR追风系列7230拥有72V强劲动力。
8、睿恩新能源:RS50系列
3月25日,睿恩新能源成功举办了INR21700-RS50全球量产发布会。据悉,RS50系列为高容量无极耳电芯,采用“9系超高镍正极+硅碳复合负极”体系,通过原子层沉积(ALD)包覆技术与孔隙梯度设计,将能量密度推至270Wh/Kg以上(量产型号INR21700-RS50);10分钟0-80% SOC快充与50C脉冲放电; -40℃至80℃宽温域运行;匹配电动工具、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及高端储能场景。
技术纵深与场景洞察上双向突破
从上述八家电池企业的新品来看,动力电池技术仍将继续朝着更优安全性能、更高能量密度、更快充电速度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快充性能,不仅快充倍率持续进阶,而且结构形态、场景都更加多元化。
与此同时,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催生技术“分形”,八家电池企业深入研究不同场景需求,针对乘用车、商用车、电动工具、电动船舶、eVTOL、轻型电动车、机器人等领域研发针对性产品,涵盖锂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电池等技术路线。
整体而言,动力电池技术呈现出技术纵深与场景洞察上双向突破的态势,企业竞争焦点已从“单一技术领先”转向“技术宽度+场景理解力”的乘积效应,未来谁能利用同一技术内核/基底孵化出最多商业化场景,谁就能在下一个产业周期中占据高地。但是,要想实现真正的量产落地,还需产业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