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烘烤中的“呼吸术”:氮气循环核心技术解密

锂电解码
关注

锂电池真空烘烤为何要引入氮气循环?看似安全的惰性气体竟暗藏凝结风险!效率提升的背后,是精密工艺对'呼吸节奏'的极致把控——本文解密充氮排湿与风险防控的博弈逻辑。

电芯真空烘烤中引入氮气循环有没有必要性?充氮气的时候会导致腔体内部压力变化,水分是否会再次凝结,影响烘烤效果?

一、氮气循环在烘烤中的核心目的置换残留湿气

抽真空后充氮气破坏内部气压平衡,强制水分随氮气排出(如“间歇性的呼吸”工艺),文献数据显示效果提升约30%的干燥效率。 

维持惰性环境

氮气隔绝氧气,避免高温下活性材料氧化或电解液变质。

辅助传热与安全排气

在常压或微加压阶段,热氮气循环增强热量传递均匀性。

二、充氮压力变化与水分凝结风险关键原理: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控制温度-压力关系 

反凝结条件:充氮后若腔体温度低于当前压力对应的露点温度,水蒸气会凝结。但在实际工艺中,充氮多在烘烤阶段(温度≥80℃),此时即使压力回升至常压(如充氮后-0.085MPa→常压),实际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仍远高于实际水分分压,气化水分不会凝结。 

风险规避:工艺步骤限制 

比如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下面的工艺:充入0~5℃冷氮气前已冷却至设定温度(停止加热),并通过快速抽真空(保压30-240s)再次降低压力,确保未达临界凝结条件。

三、不同烘烤箱式为何真空阶段不充氮风循环/隧道炉模式

真空阶段:主要依赖真空泵持续抽气(压力≤20Pa),此时充氮气破坏真空将降低效率。

充氮阶段:通常仅用于预热或冷却环节(如杨志明的脉动预热工艺),而非核心真空干燥期。

接触式烤箱

热源直接接触电芯,无需气体传热媒介,充氮仅用于破真空或冷却时。

四、氮气压力与工艺适配性

关键结论

充氮气的本质是借气体流动加速传质过程,而非单纯提升压力;其凝结风险通过温度-压力参数的精确设计规避。

设备特异性决定氮气使用差异:高效抽真空设备无需额外气体循环,但复杂结构电芯(如叠片/注液口深)需依赖氮气强化干燥。

工艺优化的核心是在干燥效率、能耗与设备成本间平衡,而非所有场景均需强制充氮(如隧道炉高效抽吸即可饱和分离水分)。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参考资料:1.参考资料锂离子电池电芯真空烘烤过程导热与水分蒸发的机理研究,关玉明-End-

       原文标题 : 锂电池烘烤中的“呼吸术”:氮气循环核心技术解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