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机构全固态电池取得重要突破!

OFweek锂电网 中字

近日,国内三大研究机构相继宣布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该团队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这一成果7月3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发表。

“目前全固态电池仍在研发阶段,技术还未成熟,主要是电池正极内部的不同材料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很难完美匹配,产生多种界面问题进而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张佳峰表示,此次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发的新材料——均质化正极材料(锂钛锗磷硫硒)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张佳峰表示:“与传统材料相比,均质化正极材料具有高电导率、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等诸多优势。例如,高电导率减少了对导电助剂的依赖,有利于电池整体性能的提升;高放电比容量和高能量密度优势,体现在相同的重量或体积下,新材料的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电能;低体积变化优势则有助于维持电池结构的稳定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月23日,中科院之声官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出一种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该材料在具有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固有优势的同时,相较其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更加低廉、更适合商业化。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6月29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宣布在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中,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据悉,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纳米级“硫化物电解质”。

目前,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正在规划一条年产百吨级的中试线,预计在今年年底动工建设。中试线运行顺利后,该中心还计划在2026年前建设一个千吨级的量产线。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