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璟 编辑/杨倩
来源/储能严究院
头图来源/青山控股官网
11月30日,瑞浦兰钧在港交所呈交聆讯后资料集。这意味着,经过一年长跑、“二进宫”之后,该公司的上市事宜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成立仅6年,这家锂电新秀引人瞩目,迅速跻身行业TOP 3。这背后,离不开全球“镍王”青山控股集团的倾力扶持。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成立至今,凭借着股东方持续输血,瑞浦兰钧一直奉行低价竞争策略,因而在亏损中蒙眼狂奔。
如今,青山控股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了纵深布局,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开花,覆盖了开采及精炼镍、锂及钴以及正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旗下冲刺上市的公司还有百亿光储独角兽麦田能源。
曾经在镍市场掀起全球风暴的颠覆者,如今能否在储能市场掀起“腥风血雨”?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01巨亏下的豪赌
2017年10月,瑞浦兰钧由青山控股集团及上海鼎信等其他股东联合成立,瞄准万亿规模的新能源行业,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制造,动储双轮驱动。
早在2019年4月,也就是成立不到2年后,瑞浦兰钧的锂离子电池首次实现批量交付。
瑞浦兰均起初的主营业务在动力电池,但在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该公司储能产品销量不断增长,于2022年首次超过动力电池,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不到30%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超过91%。
其储能电池产品覆盖户储及工商储场景,户储客户包括浙江艾罗、阳光储能、古瑞瓦特及固德威;在工商业储能领域,与阳光储能、科陆智慧能源、融和元储、美国两家大储等客户建立合作。
虽然瑞浦兰钧总体产销大幅增长,但增收不增利,陷入亏损漩涡。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约66亿元,亏损超过9亿元。
2020年-2022年,该公司电芯销量从1.55GWh、3.30GWh大幅增加至16.61GWh,复合年增长率为227.4%。2023年上半年实现销量7.77GWh,但仍未盈利。
与此对应的总收入也从9.07亿元、21.09亿元增加至146.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1.9%,2023年上半年达65.94亿元,同比增加64.2%。
2020年-2023年上半年,瑞浦兰钧累计亏损约22亿元,分别录得亏损净0.53亿元、8.04亿元、4.50亿元及9.19亿元,亏损逐年增加。
▲截图来源:瑞浦兰钧聆讯后资料集
当前锂离子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瑞浦兰钧持续以低价策略竞争,亏损局势并不会得到明显扭转,该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仍将持续亏损。
此前,港交所也发来聆讯,便是质疑该公司三年巨额亏损。
由于竞争加剧,虽然瑞浦兰钧产能连年扩张,产能利用率却持续下滑。
设计年产能从2020年1月的2.3GWh增长逾十倍至2023年6月30日的35.2GWh,疯狂增长16倍,预计2023年底达到69GWh。
该公司2025年底的产能规划为183GWh,总投资超过370亿元,工厂主要分布在嘉善、佛山、重庆、柳州、温州,其中嘉善设计产能77GWh。
但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3%、86.4%、73.9%及49.4%。
产能利用率锐减是因为遭遇2023年上半年订单减少的寒流,致使该公司以磷酸铁锂为主的原材料存货不断增加,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53天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90天,存货金额高达30亿元。
锂电池产品中,上游原材料成本占比约80%,其价格剧烈震荡,必将引发下游产品价格的连锁反应。
2020年-2022年碳酸锂价格暴涨,致使电池原材料总成本大幅攀升,从0.35元/Wh、0.50元/Wh,一路涨到0.65元/Wh,三年翻了一倍。2020年-2022年,该公司储能系统价格从1.15元/Wh增加1.18元/Wh、1.34元/Wh。
但瑞浦兰钧只能忍痛执行低价,一方面是因为销售合约绑定,另一方面是行业激烈竞争使然。2021年,该公司产品平均售价仍保持在0.56元/Wh,仅比2020年高一分钱,远低于成本盈亏线。
今年碳酸锂、磷酸铁锂价格相比2022年上半年出现腰斩,下游电芯价格将继续跌跌不休。彼时在原材料高位时曾大量囤货的瑞浦兰钧,不得不尝到亏损加剧的苦果。
另一个危险的信号是,在马太效应不断放大、行业同质化内卷竞争之下,该公司的市场份额出现下滑。
2022年、2023年上半年,瑞浦兰钧在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排行榜中,分别排名第三及第四,但市场份额从8.8%下滑至5.7%;在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均排名第十,市场份额从1.7%下滑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