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备战2025,决战2030

帮宁工作室
关注

02

决战2030

 尽管广泛应用仍需时日,但全固态电池巨大的潜力不容忽视。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超3000亿元。”华泰证券研报称。

更有观点认为,全固态电池或是下一代电池的主流,如果投入实际使用,电动汽车市场的版图可能被改写。

今年10月12日,出光兴产和丰田汽车宣布,两家公司将共同研发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技术。

“固态电解质”是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离子通道,丰田表示将致力于开发固态电解质的量产技术,提高其生产性并建立供应链。

“接下来就是制造阶段了,现在重要的是实现能力。两家公司携手合作,一定能让实现能力的效果翻上几倍。”丰田社长佐藤恒治表示。

虽然丰田宣布了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巨大进步,看似给快速落地带来了希望,但是,从至今其公布的信息来看,专业人士持怀疑态度。

“全固态电池目前还有一些核心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丰田说现在能量产全固态电池,我表示怀疑,但是说到2027年,我也没法预测,以宁德时代的技术水平而言很有难度。”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

全固态电池的技术瓶颈还没突破,产业化还要面对诸多问题,但丝毫不影响各路玩家蜂拥而入的热情。

▲图片来源/东风日产

 

“最快到明年,日产全固态电池就会投入工厂试生产。最快到2028年之前,日产全固态电池会全面商业化、量产。”东风日产用户运营中心副部长周谦表示,这个时间节点目前从全球来讲都是领先的,这源于日产技术上的3大优势。

一是,续航里程比当前电池产品翻了一倍;二是,充电时间只需要当前电池产品的1/3;三是,导入后,整体成本和现在的燃油车成本相比,并没有增加,这取决于日产成本管控上的优势。

虽然,日本企业在固态电池的材料、电解质和制造工艺等方面,拥有一些核心技术和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但中国的车企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仅仅过去3天,广汽埃安实验室便宣布完成固态电池的界面改性技术试验验证,公布了新的技术突破,将于2026年率先在昊铂上量产搭载。”

▲图片来源/广汽埃安

 

11月21日,广汽埃安官方表示,新技术将使固态电池的寿命衰减降低50%,150周循环后,电池容量能保持在90%以上。此外,新型固态电解质、固固界面改性等相关技术也在加速开发中,以期实现固态电池综合性能持续优化。

在广汽集团之外,长安汽车也在真金白银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动力电池技术研发,跑步加入竞争圈。

产品布局方面,长安汽车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

体系能力方面,长安汽车已组建先进电池研究院,拥有电池研发人员1200余人,其中包括高级专家、顶尖学术人才125人。“未来,我们还将投入100亿元资金,到2024年电池团队达到3000人。”王俊表示。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

此外,早在2016年,比亚迪将固态电池确定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于2021年公开了硫系添加剂全固态电池专利。

今年5月31日,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进一步深化双方长期、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率先推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技术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依托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为消费者打造真正安全节能、高性价比的电动车。

综合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的表态来看,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基本上在2030年前后。

不过,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固态电池“早产”趋势也十分明显。

“我们需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认为,日本在研发和专利方面的优势,不一定意味着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胜势。

一方面,我国目前固态动力电池研究并不落后,在世界科学期刊发表文章数已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日本虽然在研发方面处于强势,但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方面有望实现反超。

今年广州车展上,多家车企展示了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反映了业界对固态电池技术的关注和期待。但在目前,全固态电池角逐正处于黎明前的黑夜。

分水岭在7年之后,即2030年。

       原文标题 : 全固态电池:备战2025,决战2030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