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的破局之路:大功率快充之于电动车,相当于5G之于互联网

锦缎
关注

2、海外淘金路道阻且长

跟其他行业的发展路径相似,出海淘金成为国内充电桩企业的优选路径。毕竟国内充电桩企业在技术与成本端均已具备比较优势。用数据说话,充电桩企业在国内的毛利率水平约20%-30%,而海外市场高达30%-40%。

伴随着海外充电桩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企业趋之若鹜。

然而,充电桩出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海外认证的成本高、周期长,这就直接劝退了很多中小企业。截至目前,盛弘股份、道通科技、炬华科技、香山股份等海外布局较早的头部公司率先获得多项海外认证,并逐步实现产品交付。

其次是海外销售渠道建设,由于国内企业在海外的品牌力和售后维保环节等不足,更多是依靠海外合作,比如道通科技的交流桩产品通过Costco、BestBuy等商超渠道销售。

简单之,中国充电桩企业出海之路仍处于初级阶段。

根据阿里国际站跨境指数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充电桩出口市场主要为欧美发达地区。其中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一度被当做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而美国的新政出台无疑是给了出海的充电桩企业当头一棒。

为争取美国市场,本土建厂或寻求代工企业合作是中国充电桩企业规避政策限制的有效路径。计划2023年在美国本土组建工厂的道通科技能否给中国充电桩企业开个好头,还有待市场的考验。

图8:2021年以来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长,资料来源:充电联,国联证券

03

充电桩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1、供给端——国内同质化严重

对投资者而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充电桩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相比锂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充电桩的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其产能扩张快、投资金额少、建设周期短。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持续涌入,企图分得一杯羹。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充电桩行业经历前期的野蛮生长,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生产厂商数量超过300家,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白热化…

换句话说,充电桩这个千亿级赛道的另一面其实是高度竞争的红海。产能过剩、行业洗牌成为难以抵挡的趋势。

2、仍然依赖补贴

和当年的电动车产业一样,充电桩的建设发展一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由于国内充电桩建设长期以政策导向为主,导致充电桩地域不平衡问题凸显。新能源率先发力的地区和一线城市的充电桩占比更高,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超过70%。相较之下,三线城市及以下,包括农村和乡镇,这些地区充电桩建设进度明显落后,覆盖率是远远不足的。

图9:2022年以来部分地区补贴政策,资料来源:各地发改委、能源局,中信证券

再看海外地区,补贴政策对于充电桩建设同样具有较强的驱动性。毕竟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优惠。虽然欧洲各国针对充电桩的补贴政策各有差异,但平均私人桩补贴可达900欧元左右,补贴比例达到设备成本的50%左右。比如政策激进的意大利,其私人用充电桩返还50%成本,上限高达2000欧元。

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后补贴时代”,充电桩还处在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转化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充电桩这门看似简单的生意并不好做。

3、谁是受益者?

充电桩产业链上游是零部件制造环节,中游为充电桩组装环节,下游则是运营环节。充电桩充电电压越高,功率越大,其对制造技术和建设运维的要求就越高。

图10:2022年公共充电桩TOP10充电运营商,资料来源:Wind,广发证券

充电桩上游的零部件主要包括:充电模块、监控单元、防雷单元、熔断器、继电器,外部结构包括充电枪、外壳、显示屏等。其中,充电模块是充电桩高压、大功率发展趋势下最主要的受益环节。

从成本角度,充电模块占充电系统成本的40%-50%,大功率、高电压趋势下带来充电模块价值量提升。

从技术角度,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的关键零部件,主要负责电路控制、转换与保证电路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充电桩整体性能与充电安全。随着电压等级和充电等级的提高,充电模块需要有更高的耐高压能力和功率密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充电桩的技术门槛。

另外,大功率充电自然带来热效应显著增加,充电桩的热管理逐步由风冷向液冷演化,液冷产品等器件对零部件企业而言是新的增量。

再讲到充电桩运营商,这是与新能源车主密切相关的。自从国家电网在2014年向社会资本开放充电基础设施市场,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主力玩家。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排名前三位的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均为民营企业。

在大家的传统认知中,民企在盈利方面有先天的优势。然而民营充电桩运营商即使做到行业头部还是无利可图。究其根本,充电桩运营商的主要盈利来源为充电服务费,但是充电桩利用率普遍在5%左右,意味着充电桩的大部分时间闲置,这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充电桩时常出现使用“冷热不均”的现象,一些地方充电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同时部分充电基础设施又出现车辆排队充电现象。这些都导致运营商的充电桩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也限制了用户使用公共充电桩的热情。

近两年,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企业对于充电场址选择更加理性,寻求“自救”。值得期待的是,在大功率快充的趋势下,可以快速提高充电桩的服务效率,带动充电桩的利用率提升,有望修复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反过来运营商盈利能力的提高又将激发其布局充电桩的信心。

图11:2022年公共充电桩TOP10充电运营商,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基础设施,充电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续航多少公里到哪里有充电桩,再到哪里有快充桩,体现的是新能源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也意味着更多责任将落到充电桩的接口上。

       原文标题 : 充电桩的破局之路:大功率快充之于电动车,相当于5G之于互联网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