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国企业成最大赢家
壹DU财经《车企、电池厂都在为谁打工?》一文曾提到,近两年来,持续走高的新能源销量,带动中下游企业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进而增强了这些上游企业的“话语权”。
这种“话语权”,正是新能源材料厂商与新能源整车企业博弈的结果。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出:“汽车制造业和宁德时代到底在给谁打工?”引发行业热议。
在资本市场上“封王”的宁德时代,何出此言?宁德时代的观点是:“自己也挣扎在盈亏边缘,钱都让上游赚走了。”这个产业链的上游,就是各类原材料厂商。
事实上,近年来,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上。上游原材料特别是锂矿资源,正在成为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解决锂矿这种“白色石油”的紧缺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以来,车企与上游锂电企业的合作越发紧密。8月中旬,广汽集团发布消息称,广汽埃安与赣锋锂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新能源动力电池最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并持续探讨在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废旧电池综合回归利用各层面展开合作。
几乎同一时间,宁德时间宣布拟投资500亿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建设欧洲第二座工厂,规划动力电池产能为100GWh。亿纬锂能也称拟定增90亿元人民币,用于锂离子电池项目及补充项目流动资金。
针对锂电产业链相关公司掀起的这波产能扩张潮,星图金融研究员雒佑认为:“在新能源高景气度下,下游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或将从当前的20%提升至30%,锂电池在新型储能方面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叠加停车场、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升温,都为锂电产能的大规模爆发奠定了基础。”
站在全球范围来看,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02吉瓦时,同比增长76%。在这场动力电池的“盛宴”中,中国企业已成为最大的赢家。
新能源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前20的企业中,有15家是中国企业;在增速超过100%的12家动力电池厂商中,有11家是中国企业。
具体来看企业的表现:在装车量方面,宁德时代以111%的同比增长率,凭借69吉瓦时继续占据全球第一位置,远远领先于第二名韩国LG新能源的28吉瓦时。同时,比亚迪取代日本松下,以24吉瓦时的装机量跻身全球第三,同比增长206%。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企业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此外,国产动力电池厂商中,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及蜂巢能源销量位居第七至第十位。
就此,有分析指出,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飞速发展,除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和国家政策的利好外,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密切配合也是重要原因。
以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为例,其在一个地方建设生产基地都会有大量零部件厂商在周边配套建厂,此举不仅提升了宁德时代供应链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供应链成本。
03
火热赛道仍需冷思考
在产业向好之下,国家能源局网站也曾发文提醒,需动态看待电池扩产潮。
第一,长期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低端产能相对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若通过高端产能落地淘汰落后产能,或有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判断动力电池产能是否过剩,不仅需要考虑汽车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储能市场增长空间;
第三,衡量动力电池产能是否过剩,不仅需要考虑国内需求,更要有全球视野。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因此,在这波扩产潮中,各家企业还应保持冷静,避免裸泳。
您如何看待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欢迎留言评论。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
原文标题 : 动力电池迎来扩产潮,真需求还是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