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电池中国网
布局全球化、市场多元化、制造低碳化,正成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新三化”。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421万辆,同比增长71%,继续保持强劲的走势,中国、美国,欧洲各主要汽车市场均实现上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中国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将在2025年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大概率提前3年,也即今年实现。
同时,欧洲、北美等市场新能源汽车也在飞速增长,在碳减排和汽车产业变革驱动下,欧洲、美国等地区都在推行强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动力电池需求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汽车强国在加速推进电动化的同时,正强化动力电池产业本土化供应能力,欧美车企正寻求与亚洲电池厂商合作,在欧美落地动力电池产能,以及上游产业链的本土化布局。无疑,欧美等海外市场,将是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发展新的巨大增量市场。
拿下海外车企长期订单或战略合作,中国电池企业正积极在海外布局。尤其是2021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建厂的速度明显提速。
2022年9月5日,宁德时代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正式签署预购地协议,总投资3万亿福林(约合73.4亿欧元)的匈牙利工厂正式启动。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位于德布勒森南部工业园区,项目规划年产能为100GWh,将为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电动汽车电芯及模组产品,是继德国之后宁德时代在欧洲建设的第二家工厂。
今年6月,远景动力宣布将在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地区建设一座超级工厂,规划产能30GWh,于2025年建成投产。2021年6月、7月,远景动力已分别宣布在法国、英国建设动力电池超级工厂。
同在6月,国轩高科宣布,欧洲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选址在德国哥廷根,规划年产能18GWh。
今年3月,亿纬锂能与匈牙利Debrecen政府的子公司签订《PROJECT ROSE-NON-BINDING LETTER OF INTENT》,将在匈牙利建立动力电池大型工厂。
另外,包括蜂巢能源、欣旺达、孚能科技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已经或计划在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大型生产基地。
产业链方面,包括当升科技、先导智能、江苏国泰、石大胜华、新宙邦、科达利、恩捷股份、天赐材料、星源材质等电池上游企业已经或计划将在欧洲建厂。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企业在欧洲工厂产能的释放,将可实现稳定的规模化供应,进而锁定海外头部客户和市场,并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需要指出的是,欧洲在电池产业链本土化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关门槛和标准。
今年3月15日,欧盟碳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规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叠加此前《欧盟新电池法规》修订,意味着欧洲对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管控将更加严格;另外,美国《清洁竞争法案》也获得通过。可以看出,动力电池产业减碳已成共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要想深度参与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和布局,除了技术、产品、产能、供应链的较量之外,布局全球化、制造低碳化将必不可少。
事实上,在政策倒逼和产业变革驱动下,国际车企都在加速电气化转型,包括戴姆勒、沃尔沃、宝马、通用在内的超14家国际车企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各自的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
根据中汽中心研究报告,纯电动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的降碳贡献非常明显,但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占比高达接近40%。所以在全面电动化实现以后,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减碳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目前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已经着手从零碳产品、零碳工厂、零碳产业园等维度,探索符合要求的零碳电池产品。
例如,国轩高科已逐步着手开展碳盘查工作,根据不同基地的运行情况探索适合的节能减排目标。同时与大众在欧洲建设零碳工厂,并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年产40万吨的负极材料零碳基地。
孚能科技镇江工厂已于2021年6月通过了第三方DEKRA颁发的碳中和生产认证,公司2021年度单位能耗较去年降低50%以上。
欣旺达成立了由集团副总裁牵头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划编制组,设立了企业2029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
2022年3月,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宜宾工厂已建成为电池零碳工厂。
蜂巢能源第一个零碳产业园已于2022年6月10日签约落地四川达州。
今年上半年,远景科技集团围绕动力电池建设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已经在鄂尔多斯投入运营,根据规划,远景集团将在西班牙落户首个海外零碳产业园,依托覆盖风电、光伏、储能、制氢、碳管理、电力交易等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产业园区的零碳闭环,成为零碳系统解决方案和动力电池标杆工厂。
研究发现,电池企业自身的排放,仅占碳足迹的15%左右,电池产品碳足迹的构成主要来自上游的碳排放。
在上游环节,华友钴业、天赐材料等多家产业链头部企业也正在构建“零碳”工厂。
可以预见,未来动力电池企业将联手电力、上游材料、设备和回收等产业链企业,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方案,满足各国政府、车企和自身碳减排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中日韩是全球最大的电池产业聚集区,全球电池产业链的四大主材和电池主要来自亚洲,尤其是我国在电池供应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国产业链企业在电池技术、减排方面有更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因此在全球碳足迹标准法规制定中,中国企业应该要更积极主动,并处于主导地位。
然而,现状却是:由于中国缺席国际碳足迹标准制定,许多国际标准可能并不利于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真正碳减排。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碳排放标准和技术制定及引导,国内企业也亟需由市场和机构等主体牵头的专业平台,围绕碳减排标准与国际沟通、接轨。
10月19-21日,第七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2)将在上海举办。本届峰会由宏工科技总冠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电池中国网主办,明冠锂膜联合主办,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壹能(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无锡先导智能联合承办。届时,将有超800名锂电产业链人士齐聚峰会现场,共同探讨在绿色低碳背景下,锂电产业发展新趋势。
本届峰会,第一场主题论坛就将聚焦“低碳背景下的动力电池全球化格局”,探讨基于全球低碳目标下,产业链企业在产能、技术、客户以及标准等方面的布局、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