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个创意融资65亿美元,斩获500亿美元订单,这家欧洲公司想战胜宁德时代

创业邦
关注

02为了这抹“绿色”,欧洲甘愿付高价

今年2月底,Northvolt宣布在瑞典收购了一家超过120年历史的造纸厂。

这家造纸厂在2021年关闭,400多人丢掉了工作。

但是Northvolt拯救了这家造纸厂,以及它的工人——经过翻修后,工厂将被改造成一个生产电池阴极材料和电池的超级工厂,设计产能高达100 GWh,并且提供1000个工作岗位。

这正是Northvolt擅长的——它多次强调自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属性——收购这家倒闭的造纸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废物利用。

Northvolt在官网上说,“石油的末日开始了”,而自己生产的是世界上最环保、(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锂电池。

这家新晋的欧洲电池巨头不断向自己的潜在用户灌输一种理念,即如果只是汽车实现了电动化,但是生产汽车的过程依然耗费了大量能源,那就不算是真正的“脱碳”。

所以Northvolt宣称,自己打造的是一种“可持续生产线”,同时把自己的1号工厂设置在瑞典北部一个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

因为水电是一种被称为“绿电”的可持续电能,Northvolt称自己的这座工厂实现了生产环节的“零排放”。

Northvolt还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回收计划——到2030年,50%的原材料来自于电池回收。

皮特·卡尔森希望借此说服自己的欧洲客户,Northvolt的最大卖点,就是能做更加环保的锂电池。

这不仅能拿到一些形象分数,同时也有现实的好处。

因为类似于大众、宝马等车企巨头,越来越要求自己的供应商提供“碳足迹”(一辆车从生产制造到行驶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碳排放)。

去年大众表示要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要求供应链配合自己的脱碳战略,其中包括把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评价供应商的重要标准之一。

宝马集团也在去年年初表示要大幅减少生产过程的碳足迹,并且还会要求电池供应商的碳足迹符合欧盟要求。

这表明,碳足迹已经成为影响企业ESG的重要指标。

这正是Northvolt的优势,甚至是唯一的优势。

因为在动力电池领域,比如上游原材料、大规模制造、人力资源、基建等多个方面,亚洲供应商显然更有经验,尤其是中国电池供应商。

就当前而言,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显示,中国控制着世界上近一半锂的提炼产能,同时生产了全世界四分之三的锂电池。

在大规模制造方面,宁德时代的“极限制造”,追求的目标是把产品缺陷率从百万分之一优化到十亿分之一。

这都不是Northvolt刚刚建立的工厂,或者还在PPT上的工厂能够达到的制造技术。

至于人力和基建,中国“基建狂魔”的绰号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种竞争环境下,Northvolt选择继续打出自己的“环保牌”。

Northvolt表示制造电池的原材料供应商“必须经过认证”,以确保后者的开采活动不会影响环境。

这被称为“可持续的透明度”,众所周知的是,“透明”是欧洲最喜欢的形容词之一。

但成本是无法绕开的话题——所以Northvolt的计划是在追求环保的同时,能把价格也做到和来自亚洲的竞争者同一水平。

Northvolt在2017年初宣布了一个堪称雄心勃勃的目标——使锂电池成本降到低于100美元/kWh(当时价格超过200美元/kWh)。

但是在2021年,宁德时代的电池单价就已经降到了784元/kWh,距离100美元/kWh已经非常接近。

很显然,目前Northvolt还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它的客户必须为电池支付更高的采购价格——据说每度kWh的成本比其他供应商要高出5%。

按照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的预测,2023年锂电池的平均成本将降至100美元/kWh以下,这也是电动车售价与燃油车持平的临界点。

03押注欧洲,各路资本重仓电池独角兽

直到现在,Northvolt甚至还没有向客户交付哪怕一块电池。

它签了一大堆的供应合同,客户包括宝马、大众、斯堪尼亚(一个欧洲卡车制造商)、沃尔沃、极星(吉利和沃尔沃联合打造的高端电动品牌)等。

按照规划,Northvolt每年能够提供60 GWh的电池产能——但这只相当于宁德时代2021年出货量的62%(96.7GWh)。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都是高标准的电池,客户中包括特斯拉这样的旗帜性车企,而且经过了电动车用户的验证。

但Northvolt的那些“世界级客户”还停留在纸面上——它的技术状态、安全性能等,外界还知之甚少。

宁德时代甚至都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了(统一电池标准的换电方案)。

这意味着Northvolt距离变成宁德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但Northvolt的投资人并不担心这一点,他们已经把Northvolt视为欧洲老牌汽车行业变革的旗手。

Northvolt刚成立时,皮特·卡尔森说自己希望融资40亿欧元,“我很确信我们对行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具备吸引力”。

投资人接受了他的说法。

皮特·卡尔森和保罗·萨鲁提最早的支持者是瑞典投资公司VINNOVA(瑞典创新局)和瑞典国家能源署。

作为人口仅1000万的北欧小国,瑞典是少有的打造了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在飞机、汽车、通讯、医药等方面都有不俗的实力,光是汽车就有沃尔沃、斯堪尼亚、科尼塞克(一个超跑品牌)等知名品牌,这还不包括已经倒闭的萨博(SAAB)。

瑞典人从皮特·卡尔森和保罗·萨鲁提的商业计划书中看到了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机会,所以给予大力支持,包括直接掏钱补助Northvolt。

所以创业还没有3个月,Northvolt就获得了一笔来自个人、且数额达到1200万欧元的天使投资。

拿着这笔钱,Northvolt在斯德哥尔摩建立了总部。

天使轮之外,2017年Northvolt又获得了两轮接近3000万欧元的风险投资。

到了2018年,西门子、斯堪尼亚、ABB等工业巨头开始投资Northvolt,瑞典国家能源署也给予了1500万欧元的政府补助。

后来大众汽车成为Northvolt的最大投资者——2019年就投入了9亿欧元,2021年年中的最新一轮融资中又投入6.2亿美元(约5.8亿欧元)。

这让大众汽车拥有Northvolt大约20%的股份。

当然还有高盛。

这家投资巨头参加了Northvolt 10.15亿美元的A轮融资,并领投了27.5亿美元的 C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一些养老基金也把Northvolt视为稳赚不赔的投资标的。

其中包括瑞典和加拿大养老基金,以及丹麦最大养老基金ATP,等等。

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务方式,Northvolt筹集的资金超过了65亿美元,这已经超过了皮特·卡尔森最初想要的40亿欧元(约43亿美元)的融资金额。

04要么做大,要么回家

2021年12月29日,Northvolt生产出了欧洲本土第一块锂离子电池,并认为这是“欧洲工业史的新篇章”。

皮特·卡尔森说,Northvolt的生产启动前,电池就已经卖掉了。

他说的是实情,因为Northvolt手里的订单价值500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追上了福特汽车(最新市值527亿美元)。

但行业人士提醒,“在手订单”并不等于交付订单。

熟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原博郡汽车总裁助理徐礼德认为,除非宝马、大众、奔驰能在电动车领域打败特斯拉和比亚迪,否则Northvolt打不了宁德时代。

他指出,欧洲自己培育电池产业,是基于供应链安全做出的选择。

“现在欧洲(战争)风险极大”,这凸显了Northvolt的价值。

另外,公开资料显示,Northvolt想要对抗的那些亚洲巨头,正在欧洲大建工厂。

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灵根的工厂,规划产能为14GWh,今年年底就将下线第一批电芯产品。

而且宁德时代也有绿色牌可以打,其手里有经过认证的“灯塔工厂”。

根据还未证实的消息,宁德时代还将在波兰建设第二家欧洲工厂。

LG化学在波兰有一家产能可达65GWh的电池工厂,还打算在西班牙建设第二工厂。

尽管人员经历了快速扩充,但Northvolt的规模依然无法跟头部企业抗衡。

宁德时代光是研发人员就超过了1万人,Northvolt的总员工还不到3000人。

Northvolt目前的主要产品是2170电池,以及方形电池,但是特斯拉已经应用了最新的4680电池。

比亚迪一直在搞车电一体,而宁德时代也在推进能够灵活换电的巧克力电池块。

行业人士称,宁德时代和特斯拉的绑定几乎是不可撼动的——全世界只有宁德时代有足够产能满足特斯拉的订单。

在巨头级竞争对手的衬托下,Northvolt唯一的保护伞就是“欧洲本土企业”的属性。

欧洲需要这样一家企业,来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但类似于锂、稀土等跟汽车有关的战略资源和全球供应链,大部分都在欧洲以外——这不仅是Northvolt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在电气化浪潮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

这意味着,作为初创公司独角兽,Northvolt即便按照订单约定交付价值500亿美元的电池,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这是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联合创始人保罗·萨鲁提说,Northvolt的工厂才刚刚起步,所以产能需要扩大,"在这个行业内,你要么做大,要么就收拾(行装)回家"。

令人惊讶的是,他甚至不担心宁德时代、LG化学等亚洲巨头在欧洲建厂,“我们在大规模制造方面没有经验。(亚洲竞争者)为欧洲带来了供应链和投资,这对Northvolt实现自己的商业规划同样重要”。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创业邦                                                    

       原文标题 : 靠一个创意融资65亿美元,斩获500亿美元订单,这家欧洲公司想战胜宁德时代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