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时代永远属于进取者,但未必总是属于宁德。
“我们不是太在意短期的市场波动,不管是股价的波动还是份额的波动,我们专注的是长期做好技术研发。”
就在宁德时代一季度报披露的那个晚上,央视财经邀请了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蒋理,在线为网友解答了一些关于财报的问题。
当被问及 “如何看待宁德时代2022年Q1在国内市占率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时,蒋总给出了这样一个看似正确的“长期主义”观点。
诚然,产业的复苏发展需要时间;但面对宁德时代Q1季度净利润不足15亿,同比下降23.62%的成绩,一句“长期主义”是否太过云淡风轻了些?
放眼未来,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动力电池的发展,都存在着光明的未来,这种可以预见的确定性赋予了新造车、动力电池企业,甚至锂矿主们无与伦比的高潜力。
也正是这样的背景前提下,资本们趋之若鹜,炒预期、炒逻辑、炒估值,引得股民、基民们蜂拥而至,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最终落了个“关灯吃面”的下场。
讲道理,风口的存在,确实将许多“猪”吹到了天上;宁德时代的万亿市值,也是如此这般,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大势下,应运而生。
只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风口、浪潮、大势等积极因素的存在,虽然能够助力企业腾飞,但也应该知道,没有真材实料,只会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不难发现的是,当宁德时代Q1净利润不足15亿的结果出来,就有不少人忍不住跳出来开脱道:行业大环境不好,上游原材料暴涨,增收不增利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且与之迎合的还有,在宁德时代Q1业绩解读会上,宁德时代官方就“是否依旧掌握议价权”的问题,解释说明道:公司现在没有赚超额利润,不是没有话语权,是为了维护产业链,不是说短期加价赚死下游的钱,公司提价是很温和的。
舍己为人确实令人敬佩,只不过引人疑惑的却是,既然有问题出现,不是应该先明确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为什么要将盈利不足、间歇涨价等,粉饰成维稳产业链?
换句话说,如果左右都是赚,那么谁亏了?
01
凝视裂缝时 ,裂缝也在凝视你
不得不说,在动力电池这个周期性强、重资产的行业中,马太效应的作用被不断放大;属于宁德时代的利益雪球,也借着一开始的先发优势,越滚越大。
万亿帝国来之不易,一路走来的宁德时代,常常被认为底牌很多,包括邦普材料回收、钠离子电池、CTP技术、换电、广泛的客户群体,以及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链布局。
但属于宁德时代的护城河,真的足够深吗?
总结一下,宁德时代露出的底牌无外乎两种,一种属于行业内的规模效应,强者恒强;另外一种则是电池技术上的创新,毕竟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现在的行业风向变了。各大车企寻求二供、三供的消息早已是屡见不鲜,虽然具体的调节方式未知,但蛛丝马迹中却能察觉到那双“看不见的大手”。
今年2月份,蔚小理三方联手增资欣旺达的消息曝出,不仅使得欣旺达的股价攀升,更是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人将这次投资行为称作是,反抗宁德时代“绑架”的第一枪。
蔚来、理想、小鹏三家强势新势力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当然还是宁德时代,只不过如此这般旗帜鲜明地去投资宁德时代的竞争者,恐怕也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
据了解,小鹏汽车与中创新航存在合作关系;理想汽车与弗迪电池有所关联;至于蔚来汽车,除了卫蓝新能源供应的半固态电池之外,也有了新的预备电池供应商。
不久前,国轩高科发布了2021年财报,其中“开发支出”一项中显示,国轩高科正在为蔚来的75kWh (DJ1953) 项目开展研究,研究资金投入2039.15万元。
诚然,整个动力电池的研发、适配需要时间,但未来的市场格局,已经因为各方的落子,发生了改变。就连宁德时代的老主顾特斯拉,也自研了4680电池,并开始进行装车试生产。
这些变化,可以当做宁德时代合作伙伴“反水”的佐证吗?虽然有些牵强,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并不是车企们的唯一解。
宁德时代长期养成的规模效应,例如与各车企合资建厂的操作,牵连了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但车企们并不是提线木偶,它们需要更稳定、更优质、更物美价廉的电池供应。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广汽扶持中创新航,长城内部创业蜂巢能源的情况出现。
事实上,与其说是车企们对宁德时代的“背叛”,倒不如说是市场对利益的重新分配。
行业市场不会放任某家企业一家独大,尤其是当市场发现它的壁垒不够高,同等的规模其它电池厂商也能达到,创新技术百家争鸣的情况下,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下一匹黑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