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涨价5%,车价涨10%,李想说“离谱”才离谱?

路咖汽车
关注

李想说电池涨价离谱,马斯克说特斯拉被电池限制,全行业涨价才是真离谱。

这周三,理想做了两件事,一是继续放出理想L9的系列消息,另一件是公布自己的下一阶段涨价计划,理想ONE的全国统一零售价格将由之前的33.8万元上调至34.98万元,差值1.18万元。
在最近的涨价潮里,已经有40-50款电动车在3月宣布了自己的新一轮调价计划,几乎覆盖所有主流电动车品牌。而这,也是从2022年开年到现在实质上因为电池/周边原材料等涨价的第一轮跟涨,因为之前的一轮涨价,是车企应对电动车补贴退坡的行为。

也就随着增程式混动理想ONE也扛不住,要涨价,可以预见,基本上所有带大容量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都可以跟涨(目前除了蔚来)。所以,问题是,电动车电池究竟涨了多少,车企集体涨价,是真的不得不涨,还是自己想涨就涨。

所谓电池价格的离谱,离到什么程度?

在中国汽车产业里,李想身上的一直有一个标签,敢说的人。比如对着等速60km/h续航开炮,最后引发了一场行业变革。最近他谈及动力电池时,也是一样敢说。理想汽车官宣调价的3天前,李想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

和李想一样表达过电池成本上涨带来压力的,还有着埃隆·马斯克,大体意思就是“特斯拉的发展速度已经受到了动力电池成本上涨的相关限制”。简言之,从上下游都有控制且自产电池的比亚迪3月中旬宣布了今年第二次调价,金额3000-6000元之后,明眼人都能看出,电动车全行业涨价大体上是主趋势。

再到动力电池容量更小的增程式理想ONE开始涨价,那就意味着,短时间内主玩PHEV技术的车企,也可能跟上。所以,我们开始探究,现在的动力电池大概的真实涨价情况是什么。


一位动力电池厂商的消息人士向路咖汽车表示:“现在的上涨幅度还没有超过去年的预测水平,但战争带来的连锁反应,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也没法预测三季度时原材料的相关走势。”

所谓预测水平,指的是IHS Markit在2022年近期发布白皮书中的数字,即2022年的电池平均价格预计比2021年高出5%,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份报告的披露时间在俄乌之后,经过了进一步的调整。之中同时测算了俄乌带来的影响,即俄罗斯矿业公司 Nornickel 生产了全球约 20% 的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高纯度一级镍。

“电池价格的上涨不算离谱,但到了车企那边,表现出来的差异有点离谱。”关于涨价的话题,现如今都主要围绕着原材料碳酸锂的涨价1年多时间超过10倍,镍的价格在上涨,这2个点。但,结局和反差却让人难辨,车企里谁说的涨价是真,谁说的是不真。

就在3月25日,丰田汽车对外表示,俄乌局势的变化大,全球体系链受冲击,丰田表示自己的单车成本上涨520美元,按当下汇率等于3310.2元人民币。

而这,和另一种网络大V所说的说法,南辕北辙。大V所说,30多度容量的动力电池,采购成本从2万升到接近4万,60度电池,电池成本增加3-4万。按这样的推断,除了特斯拉和少数车型的涨幅在2万元以上之外,大多车型的产品涨价主要在1万元左右为主。如按大V所说,车企这一轮基本都是纯赔钱,哪怕是涨价以后也在继续赔钱。

显然,这不符合常理。另外,从蔚来汽车最近发布的财报里,我们还能看到很多车企所说的电池涨价离谱,其实并不离谱。和离谱之间形成鲜明反差的信息包括:1. 蔚来依然认为2022年整车毛利率保持在18%-20%的目标可实现,并谋求在2023年Q4盈亏平衡,2024年盈利;2. 蔚来的调价行为会在换装8155芯片+5G模块后进行;3. 蔚来呼吁少数碳酸锂厂商,不要做投机涨价。如果电池成本真的已经离谱到涨价翻倍,甚至更高,那蔚来现在所说的盈利目标就是压根不可能达到的,扛着不调价,也早就压迫着它的现金流(财报上显示有500+亿元)。

动力电池人士的表达是还没达到预测数值;丰田向全球表示生产成本有涨价,提升520美元/车左右;蔚来所公布的财报。三者组合之下,动力电池的离谱涨价这种话题,可以先往后看了。另外,要注意的是,就在涨价潮比较集中的3月23日之前,相关部门已对锂盐企业进行了约谈,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一司会同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日前召开座谈会,要求锂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

就在现阶段,碳酸锂价格经过连续多个月的暴涨后,已经逐步趋于“较冷静”状态,行业对接下来的成本上涨判断是预计二季度价格有所回落,不过幅度、第三季度及全年走势里,还充满着很多其他全球局势的新变量。

电池涨价不离谱,车企涨价真离谱?

对上下游企业进行约谈,引导价格理性回归,这在不久前的芯片荒里,有着相同的操作。也就在这句话背后,体现着汽车供应链上下游的“江湖”,原材料不断上涨,就在供应链生意里也有诸如股市里追涨杀跌、抄底摸顶般的同类存在。

诚然,锂盐的供需关系当前有着无法抹平的缺口,消耗量大,库存已见底,全球新冠疫情及其他方面带来了影响。而冲突、矛盾、信息/资源不对等,也孕育了新的利润空间。

回到汽车涨价潮的话题里,现如今的车价上涨,部分车企的部分车型幅度比较夸张,有真正的离谱之势。

如,五菱在涨价潮中交出的答卷,五菱宏光MINIEV、五菱NanoEV、宝骏KiWiEV,上调价格幅度在4000-8000元不等,微型电动车至此在五菱品牌中,告别了2万元时代。售价最低五菱宏光MINI EV轻松款,涨价幅度已超过10%,为14%。按汽车行业最夸张的电池/成本占比80%计算,最低配五菱宏光MINI EV车型的电池成本上涨已明显超过5%,而且,这还是价格相对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非三元锂电池。

特斯拉的涨价,自然更超出行业主流状态,在2021财报中,特斯拉展示了自己出色的制造和盈利能力,单车毛利率30%左右。在涨价潮中,特斯拉的2款车型也快速跟上,以承担主要销量的Model Y后驱驱动版(低配)为例,其价格从2021年年末的28万元区间,现已上升至31.69万元,且在后续还有继续涨价可能。

车价上涨,又一次超过10%这一数值。一方面是单车毛利率30%,行业的绝对翘楚,可以轻松吃下电池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一方面却是占销量大头的主力版本车价上涨10%,这之中的出入,意味着特斯拉并不想让自己发生任何损失,还是消费者来承担,它继续追求30%毛利率的目标。

商业领域,这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既然消费者愿意跟上,那就不至于批评。至于理想目前的涨价,30万以上的车型,价格上涨1.18万,比例不超过4%,也属正常行为。但要注意的是,因为理想ONE为增程式,其所搭载的电池容量为40.5度,涨价幅度超过1万元。而纯电动车型中,超过50度以上的动力电池,包括哪吒、广汽埃安等,基本同容量的车型,涨价幅度却在5000元左右。

后经过我们继续对供应链上下游的调查,得到的答案是“这一轮上涨里,不仅包括动力电池,还包括铝、钢、铜、石墨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但很多车企只提动力电池。”

显然,车企在涨价中的思考也是足够丰富的,如全方位分摊各种原材料的上涨,也如部分车企选择只对电池成本调整,再如硬顶着不上涨的。背后,所体现的是盈利思路和发展思路的不同。

写在最后

最后,以比亚迪的价格上调做一个小分析,能对当前涨价潮做一个前提标准。

比亚迪当前的价格调整,幅度为3000元-6000元,涉及10款车型39款配置,涨价3000元的主要为DM-i车型,涨价6000元的主要为纯电动车型。

再从动力电池容量来看,调价的DM-i车型,电池容量主要分为8.3kWh、18.3kWh两种。

调价的3款EV车型,电池容量约在47-80kWh之间。

考虑到比亚迪对动力电池拥有定价权,其实能够看出,原材料上涨车企能有效控制之后,涨幅并不像很多其他车企那么夸张。

涨价潮,涨出来的钱最后去了哪里。

有的车企用来补平缺口,有的车企是因为供应链体系能力不足,被之中的环节完成了牟利,有的车企,则是想趁着这股势,自己再扩大一下利润数字。

反正,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还不够充分,最后消费者可以买单。最后,2023年年初,我们再来翻翻各家车企的财报,翻翻动力电池企业的财报,翻翻锂、镍上下游供应的财报,自然就能找到,钱究竟去哪了。

至于以后,动力电池的价格还会涨吗,会影响燃油车逐步被替换吗。还有另一个同趋势的数字可供参考,在大量精密计算后,福特汽车和雷诺都将电池组的价格目标设定为到 2030 年 80 美元/千瓦时,而日产宣布了一项到 2028 年将成本降至 75 美元/千瓦时的战略。

显然,未来,前景还很好。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电池涨价5%,车价涨10%,李想说“离谱”才离谱?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