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新能源的后浪将至,电池储能产业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阿尔法工场
关注

04 储能的核心环节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逆变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

电池组成本占比最高大约60%,其次为储能逆变器15%左右,电池管理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加起来大概占比15%。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电池组成本是电化学(电池)储能系统的主要成本,是未来产业链技术迭代和降成本的主要环节。

其二,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在于电池组和逆变器上。

首先来看电池组,目前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凭借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低成本优势已成为储能场景的首选,2019年新增储能锂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5%以上。

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可以参考动力电池领域,可以完全延伸过来,电池组代表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派能科技等。

有意思的是,电池储能技术坡长雪厚,具备多种技术路径发展迭代。比如,成本和资源占优的钠离子电池可以有效填补锂离子稀缺的问题,更高性能的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等等。

多种技术路径看似竞争激烈,实则带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共同为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宁德时代自2014年便有储能业务,2018年设立单独的储能事业部开始大力发展储能业务。2020年储能电池出货568MWh,同比增长47%;储能实现收入19.43 亿元,同比增长219%,储能板块毛利率水平达到35%左右。

2021H1储能板块营收达到47亿,毛利率36.6%,远高于动力电池23%的毛利率,已经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比亚迪2019年户用储能在欧洲市占率排名第二,仅次于Sonnen。2020年公司储能电池海外出货为438MWh,储能系统出货213MW;派能科技客户多为境外储能系统集成商,主攻海外用户侧,2020年公司实现储能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40%。

储能逆变器领域的竞争格局同样可以参考光伏逆变器,代表企业包括阳光电源、固德威、英威腾等,基于在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多年技术研发经验,形成较高壁垒,在储能行业具备先发者优势。

储能变流器的单W价值量、单W利润均超过光伏逆变器。虽然储能变流器的绝对需求量在近几年仍低于光伏,但是其利润贡献比例相对光伏逆变器将大幅提升,行业整体利润比例同样将大幅提升。

逆变器作为储能价值量最大的配件之一,核心的竞争力体现在产品迭代上,如同光伏逆变器一样,不同型号对应不同的逆变器。

在储能技术较快的迭代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产品使得企业造血能力极强,毛利率得到了有效保障。

逆变器龙头企业的储能业务自2018年开始爆发。阳光电源2020年储能业务规模达到11.69 亿,毛利率22%,同公司光伏逆变器的盈利能力相仿。

固德威2019年在用户侧储能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2020年贡献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45%。

目前国内电池储能系统成本约1.5元/Wh。根据BNEF预计,到2025年系统初始成本有望降低至0.84元/Wh。具体来看,一方面降低电芯成本至0.5元/Wh以下,另一方面降低土建、安装、接网等非技术成本。

根据东方证券预测,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工商业电池储能装机11.53GWh,2021-2025年累计新增装机33.5GWh,复合增速达到78.6%。

电池储能产业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05 结语

新能源发电替代传统能源是确定性的。

可是,自身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产生的不确定性使得新能源电力供应存在着调峰调频的需求。

能源替代这条路径上,新能源发电这条腿还得靠储能接上方能健步如飞。显而易见,储能是未来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以电池技术为主的储能技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性能优势的前提下已经逐步具备了经济性,具备了规模化推广的基础。

由电池储能掀起的又一波新能源浪潮很快就会来临。

       原文标题 : 储能,新能源的后浪将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