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无人配送和小马智行无人驾驶,究竟谁能最先完全商业化落地?

车智驾
关注

无人配送和无人驾驶,哪个先来?

无论如何,当前时期的无人物流配送,和乘用车的无人驾驶一样,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在自动驾驶这个足有万亿宽度潜力的市场中,每一类细分都拥有难以估量的前景。从天眼查的数据库中,能够发现致力于无人驾驶赛道的企业,其数量已然高达10168家,而且遍及了各行各业。

如果以大规模商业化为标准来比较这两个行业,车智驾认为:很可能,暂时代表着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业界实际应用前景的中通快递,要比在区域无人出租车赛道中拔得头筹的百度和小马智行,更早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商用。

毕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无人配送的基层逻辑是“机器人给我送东西”,而无人驾驶的逻辑,更像是“机器人带我出门”。一个被动接受服务,一个主动交出控制权,基于现阶段用户群体对AI技术的不完全信任,将自身排除在机器人行动链之外,或许要更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而站在商业逻辑和技术层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1.商用前提下,二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各不相同。

无人配送和无人驾驶最理想的状态,都要基于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只是,即便是同样的技术等级下,实际应用中的难易度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比如国内首个区域无人出租车商业落地项目“萝卜快跑”,除了实现驾驶员的“无人化”之外,乘客的乘坐体验、安全保障、交易支付等等环节,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问题。这也涉及到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保险设计等更多,也更复杂的领域。

而无人配送的运载主体是货物,除了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之外,整个运载环节中很少有人为因素的干扰。无人配送车只需要考虑运输速度和物品安全就行,并不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运输之外,也就相对简单许多。

2.载人成本和货运成本的差异,也决定了无人配送的成本消耗更少,更有利于实现盈利。

乘用车载人业务中,更多是面对个人用户,单次业务之间的间隔较短,而且单次服务所得收益较低。这也意味着维护、折旧等费用会同步增加,需要依赖于订单数量的堆积来平衡营收。

而且无人驾驶并不代表这绝对不会出现安全事故,运营方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与风险。

相比之下,物流配送的货运业务,主要消费群体是企业用户,单次业务间隔较长,而且单次服务价格收益较高。同时在实现完全的无人化驾驶后,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也极大程度减少了因货运司机个人因素导致的意外发生。

综合来讲,无人物流配送,及其所带来的种种连锁反应,都会以很快的速度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尽管前路有光明也有坎坷,但还是希望,集合了众多自动驾驶相关行业对未来期望的2022年,也能成为无人配送快速发展的一年吧。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