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长城汽车不是一家“传统车企”
宏观来看,过去的半年里,长城的股价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2025年战略目标发布后,长城的股价曾一度迎来数个月的接连上涨,然而伴随着全球缺芯的宏观环境影响,和一系列犹豫、怀疑声音的出现,长城的股价也曾从高点短暂坠落。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曾经有一套非常著名的“心动理论”:
“短期来看,股票价格反应的不是客观事件,而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人们在内心世界不断修改长城汽车估值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反思另一个问题:“我们对长城汽车的估值逻辑本身,是否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只要是对长城汽车的产品和战略布局有所了解,就能明白,相较于丰田、大众这样的“传统车企”,长城汽车的基因深处,更像是一家科技/互联网企业。
首先,从企业战略层面来看,长城的企业战略不是传统车企的“制造业模式”,而是科技/互联网企业式的“产品模式”。
传统制造业品牌的估值为什么偏低,核心原因就在于,专注B端的生产,而缺乏对C端市场风向的把握,因此导致增长空间有限。
相形之下,长城汽车的思维,则是从市场和产品切入的。
2020年的一次汽车行业论坛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曾表示:“每一款车、每一个品牌,就相当于一个创业公司、一个集成的团队,未来将打造多个创业公司,每个都直接面对用户和市场。”
这一点,欧拉和哈弗大狗的营销案例中就可以窥见一二。
如果说传统的车企是先更新车型,再沟通用户,那么欧拉的诞生,则是先聚焦用户需求,再创造产品的典范。
正是基于“更爱女人的汽车品牌”的这一定位,持续聚焦女性用户出行需求的欧拉得以凭借持续创新的营销模式和宠粉活动,闪电出圈,其于2021年陆续推出了“芭蕾猫”、“闪电猫”等多款猫系家族新成员,也都迅速成为用户热议的焦点。
其次,从产品和产业布局来看,长城汽车的布局不是传统制造业“大而全”的模式,而是专注于局部战争的“细而精”。
这一点,在长城汽车成长的轨迹中,也可谓贯穿始终,相较于一汽二汽共和国这样的共和国长子,和广汽上汽这样的合资巨擘,民营企业长城之所以能够逆袭成为头部品牌,关键就在于“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思路。
相较于竞争对手动辄横跨ABCD型车的产品布局,长城从一开始,就摒弃了无关的品类,专注做好“SUV”这一个品类,通过全面的产品矩阵和功能、价格的微调,借助高效的局部战争一举击垮对手,成为该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皮卡和新能源赛道中。
今天,长城汽车旗下的哈弗,累计超过100个月中国SUV销量冠军;长城皮卡,也连续24年国内销量第一、出口第一。
而在价值日益显露的新能源风口中,长城汽车的产品和技术布局也相当完善。
除了相对亲民的欧拉品牌,2021年长城汽车还向40万+高端豪华市场发起冲击,推出了全球首个“机甲科技”品牌-沙龙汽车。作为豪华纯电品牌,沙龙要打造“全栈自研”,从元素、PACK、电池、整车、服务构建全产业链布局。目前,首款车型机甲龙已于2021年广州车展亮相,凭借硬核机械风外观设计,3.7秒零百加速、38个智能化感知元件、400TOPS NPU算力、CLTC 802km的超长续航等特点,引发行业热议。值得关注的是,首批定价48.8万元的101台全球限量版,预订3.5小时售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在纯电动车型之外,长城汽车还加速产品混动化。当前,长城汽车已经发布了DHT混动变速器以及1.5L/1.5T混合动力发动机,并已陆续推出拿铁DHT、玛奇朵DHT、赤兔、哈弗神兽等混合动力车型。
从长城汽车目前的产品布局来看,纯电品牌欧拉已经被市场认可,且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成为长城汽车新能源市场的销量担当。未来,随着沙龙汽车和其他混动车型的到来,长城汽车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领域的产品矩阵,也势必会助推其在品牌、产品和销量方面继续向上。
而在那之外,相较于丰田、大众这样产品线繁多的传统车企,长城汽车的布局,其实更近似苹果这样的科技型公司。
后者在市场上同样以精良的产品和独树一帜的市占率而闻名。
作为一家市值近3万亿美元的企业,苹果自诞生至今涉足的赛道屈指可数,却真正做到了对每个赛道的“打穿”、“打透”。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个人PC,再到智能手表,简单的品类背后,是出色且可持续的强大产品力。
在既有赛道上,借助层出不穷的产品更新“卷”死对手;在新赛道的开拓上,依托成熟的供应链配套和充足的技术储备保持领先。
某种程度上,这两大企业之间的战略方向,颇有“所见略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