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2022年分拆上市能否将其推上万亿市值?

雷科技
关注

2021年,比亚迪掀翻了混动车市场

2021年全年比亚迪的EV车型销量达到了320810辆,同比增长144.9%;DM车型销量达到了272935辆,同比增长高达467.6%。单从2021年的销量数据上来看,纯电动汽车仍然是比亚迪的主销车型。从销量增长速度上来看,DM混动车型才是让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传统燃油车销量发生逆转的关键因素。

要知道,比亚迪的EV系列自2020年发布以来一直都处在稳扎稳打,稳步增长的状态,整个销量增长过程相当健康,但是也有太多能够令人感到惊艳的销量爆发点;而它的DM混动车型销量则是在下半年才呈现出了令人感到瞠目结舌的爆发式增长。

在小雷看来,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完成新能源汽车革命,离不开它在2021年发布的王牌技术——DM-i超级混动系统。它不仅让比亚迪品牌完成了能源革命,同时也掀翻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其实对于全球第一家将插电式混动技术量产的比亚迪而言,混动技术其实谈不上是一项多么高深莫测的黑科技,并且它的混动车型在今年以前的市场表现也只能算是不温不火。

抛开它在2008年就已经上市,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毫无存在感的F3 DM,以及当时处在实验阶段的第一代DM系统不谈,搭载第二代DM技术,并且大规模覆盖市场的比亚迪秦上市至今,也已经过去了9年。

在小雷看来,比亚迪在3月份推出的首款搭载DM-i超级混动系统车型,是它在2021年销量爆发式增长的转折点。从这一刻开始,比亚迪就点燃了中国插电式混动领域的战火,也开启了它的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征程。

以往的插混车型和传统燃油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距,搭载这两种不同动力总成的车型基本不在一个消费层级。以比亚迪自家的产品为例,比亚迪秦Pro燃油版车型的售价区间为7.98万~9.98万元,DM插混版车型的售价区间则高达13.69万~20.49万元。两款动力总成不同,外观、内饰、定位基本一致的车型,价格却贵了将近一倍。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这样的车型很难讨得中国消费者的欢心。

搭载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的秦plus DM-i,采用了和秦Pro燃油版相同的底盘结构,并且它和秦Pro DM同属于插混车型,所以秦plus DM-i和秦Pro DM一样可以享受插混车型的政策福利,但是它的售价区间却仅为10.58万~14.58万元。

与同级别合资品牌插电式混动车型比起来,秦Plus DM-i更是有着它们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汽车领域当中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全世界只有两种混动技术,一种叫丰田混动,另外一种叫做其它混动”,因此,我们就拿广汽丰田旗下的插电式混动车型雷凌双擎E+来做对比。

在售价方面,秦Plus DM-i的起售价为10.58万元,而雷凌双擎E+起售价高达20.38万,二者起售价相差将近一倍。在动力方面,秦Plus DM-i电机总功率为132kW,而雷凌双擎E+电机总功率为53kW。在能耗方面,秦Plus DM-i汽车之家认证车主平均油耗为3.6L/100km,而雷凌双擎E+汽车之家车主认证油耗为4.5L/100km。

显然,比亚迪DM-i系列车型的价格比同级别合资品牌非插电式混动车型更低,动力以及能耗表现却更加优秀,消费者在购车时还可以享受新能源车牌、购置税补贴等政策福利。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消费者都找不到一个拒绝它的理由,这也是比亚迪的DM-i系列车型能够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DM-i系列车型从3月份就已经陆续上市,但是它当时还处在艰难的产能爬坡中,每个月的产能只有1万台左右。DM-i系列车型真正大规模交付的时间是从第三季度才开始的。随着比亚迪DM-i系列车型大规模覆盖市场,它到2021年已经销售了272935辆DM系列插电式混动车型,同比增长高达467.6%。

此时,国内乘用车市场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在11月份已经超过了4.2%。在小雷看来,相比起此前车企普遍推崇的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动车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在插电式混动车型市场份额发生质变的过程中,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020年,比亚迪通过推出刀片电池重振了磷酸铁锂电池车型的江湖地位,也奠定了它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江湖地位。2021年,比亚迪又推出了DM-i超级混动系统,让它旗下了插电式混动车型直接颠覆了自家传统燃油车市场,也带动了中国插电式混动领域的发展。

从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以及技术底蕴上来看,比亚迪目前已经完成转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最为重要的是,它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十数年的市场验证,并且无论是纯电这个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还是混动这一过渡性技术都有政策支持,这将让两条腿走路的比亚迪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从技术角度上来看,消费者对于比亚迪的印象几乎是一致好评。在小雷看来,正是这些广受好评的技术确立了比亚迪的江湖地位,如果真要挑出一些比亚迪存在的不良因素,那就是比亚迪品牌本身。

2022年,冲击高端是比亚迪的首要任务

自从比亚迪涉足汽车领域以来,它无论是在市值上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亦或者是在技术上都已经取得了足以让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一提起“比亚迪”这三个字,似乎总让人感觉这个品牌不够高端。

事实上近几年来,比亚迪一直都在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早在2015年,比亚迪就发布了起售价高达25.13万元的旗舰SUV唐。到目前为止,比亚迪这款战绩斐然的旗舰SUV已经经历了三次改款,高配车型售价也突破了30万元大关。

在2020年,比亚迪又挟着“刀片电池”的威势,发布了旗下起售价高达21.98万元的旗舰轿车汉系列车型。至此,比亚迪正式完成了它在旗舰轿车和旗舰SUV两个产品阵营的布局。

其中,比亚迪汉作为一款中大型轿车,上市以来已经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成为了国内中大型轿车细分市场中仅次于奥迪A6L、奔驰E级和宝马5系的车型,同时也是全球月销量最高的中大型新能源轿车。

无论是从比亚迪唐、汉这两个系列车型的销量上来看,还是从它们的产品力上来看,它们的表现无疑都是相当成功的。然而,在小雷看来,比亚迪品牌的高端之路也将会止步于30万级别的价位。小雷之所以会这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绝大多数自主品牌都经历过山寨、模仿、追赶的阶段。这样的“成长史”给自主品牌车企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品牌包袱,这也是它们在冲击高端汽车市场时会推出全新高端汽车品牌的主要原因。

在众多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当中,比亚迪属于技术实力最强的那一批车企,但是同时也是品牌包袱最为沉重的车企。要知道,比亚迪在发展前期过于追求产量而忽略了品控,导致了比亚迪汽车的故障率也随着它的销量一样多不胜数,致使它至今仍然是那些在意品牌形象的消费者们避而不谈的汽车品牌。

其二,比亚迪车型混乱的情况也是由来已久,比亚迪车型体系混乱的主要原因就是旗下产品太多。以宋系列车型为例,仅仅是在“宋朝”挂名的比亚迪车型就包括了宋、宋Pro、宋Plus、宋MAX,在这四款车型当中又有传统燃油车、DM-p、DM-i以及EV五种不同种类的动力版本。此外,这四款命名令人感到头大的车型定位也有所差异。

尽管比亚迪采用了分网销售的策略来分流旗下众多的车型,但是它旗下的商用车、低端车、高端车、纯电动汽车、混动车、燃油车也都混杂在了一个品牌体系下。比亚迪“大杂烩”式的产品体系既不能精准地吸引客户,也会让高端用户望而却步。

其三,“比亚迪”这个名字叫起来远不如吉利、长城、长安这些自主品牌车企朗朗上口。为了改变消费者的刻板影响,比亚迪先是在王朝系列车型上直接用车型名替代了“BYD”的品牌logo,近两年甚至将BYD的全称“Build Your Dream”贴在了新车车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比亚迪早在2021年2月份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其中就包括将原比亚迪汽车销售总经理赵长江,调去负责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筹建工作。

6月份,比亚迪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又公开表示,比亚迪汽车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高端汽车品牌,同时也发布一款全新的车型。而这款车的售价区间,在50~80万之间。

另外,在12月份,比亚迪又收回了它此前与戴姆勒合资成立的腾势品牌90%的股权,并且重新调整了腾势的品牌定位,将其定位在了30-50万元价位区间。

据赵长江介绍,比亚迪将会对正在筹备的高端品牌以及腾势品牌进行差异化处理。其中,跑车、全地形越野车将会是新高端品牌的方向,而腾势品牌则可能更多是延续戴姆勒的设计风格。

比亚迪在2022年的布局也就意味着,它将会拥有包括王朝、海洋、军舰、e网、腾势以及还没发布的高端品牌等五大汽车业务版块,售价区间将会覆盖到10-80万元。显然,比亚迪在2021年坐稳了30万元级别以内的乘用车市场之后,成立高端汽车品牌,冲击高端汽车市场就成为了它在2022年的首要任务。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