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消息,据财联社报道,宁德时代已在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申请了相关技术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专利,或将用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
去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160Wh/kg。与现在常见的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优势是不易受温度影响,或许可以解决冬季电动汽车续航暴跌的痛点。然而仅160Wh/kg的密度远不如三元锂电池,冬季很强,其他季节就有些逊色了。
此外,钠是锂的同族元素,但锂是第二期元素,钠是第三期元素,后者体积要大一些。原子体积大就意味着钠离子无法像锂离子那样在石墨间自由穿梭,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电解液帮助钠元素通行,现阶段钠离子电池的成本远高于锂电池。
这点才是为何钠离子电池无法量产商用的原因,注重安全性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一般都在140Wh/kg~180Wh/kg,却能够大规模商用,就是因为生产成本低。钠离子电池必须解决生产成本太高的问题,才有商用价值。
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是解决钠离子电池成本太高的一大利器,下面小雷简单讲解一下这项技术。顾名思义,无负极金属电池就是没有负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在首次充电完成后,正极的金属材料会迁移到理论上的负极区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负极。
传统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般会选择石墨,因为这种材料导电性强、抗腐蚀性强,而且来源丰富,毕竟就是碳元素,地球上太多了。可上面小雷也说了,钠离子太大,不能像锂离子那样在石墨间穿梭,无负极金属电池就是用金属取代石墨,作为负极材料,方便金属离子穿梭,有助于宁德时代解决钠离子电池生产成本难题。
事实上,五十年前就有企业研究金属电池,但由于技术不到家,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甚至出现过产品大规模着火事件。时隔50年,电池企业的技术储备越来越丰富,终于要再次集体挑战金属电池。按照宁德时代的说法,第二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kg,接近三元锂电池。
需要注意的是,无负极金属电池的意义不局限于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同样可用。不过金属电池早期成本会略高,等到技术成熟了,成本有可能会比传统的石墨负极电池更低。
来源: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