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随着2022年的脚步越近,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儿时那个总在期待着一些事情到来的孩子,马上就要到来的圣诞节,大家是不是又准备开始进行年关最后一次疯狂买买买呢?
俗话说,购物使人快乐,那种买到自己如意的东西,而后付款的喜悦感一直都是千人千面,但唯一可以感同身受的就是对于某件事情一直以来的认同感以及得到以后的归属感。
也许这种认同感,最近的力帆极为有感触。
救星归位,力帆“重生”
终于力帆的“黑暗时刻”快要结束了,而外界一直谣传的大救星吉利,也终于归位。
12月13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吉利控股拟与力帆科技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从事汽车(包括但不限于换电车)的研发、销售和运营,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吉利控股与力帆科技各出资3亿元,持股比例均为50%。
原本以为该消息一出,力帆科技会迎来小规模的上涨,但12月13日当天,力帆科技的涨幅没有太大变化,涨幅率维持在-3.98%—-4.01%之间。
无疑,力帆因为吉利参与重整,再次迎来了生机。力帆科技也在12月14日公告称,“本次投资有利于推动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布局整车(包括但不限于换电车型)的研发、销售和运营等领域,推进产品在乘用车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促进其未来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至此,重庆这家曾经的巨头也终于换上新衣,重振旗鼓。尹明善也终于等来了他的“真心人”,让力帆“不死”或许是尹老心目中最为在意的事情,一手力帆早就没了过去的意气风发,但对于他而言,此时的力帆早就成为心目中的一尊偶像,是他动力的开始,无论是什么,吉利的参与让力帆“死灰复燃”,而之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除了靠机遇外,或许更多的是市场和用户的态度转变。
截止周五收盘,力帆科技成交量24.07万手,最低6.38,成交额1.55亿,换手率1.07%,总市值288.00亿。虽然整体大盘依旧呈现下滑趋势,但一步一步重新出发,这是当下力帆需要做好的,而其他的交给有心人和时间,一切都将是最好的安排。
自力帆科技于2020年7月10日发布公告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10家全资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其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后,其实吉利就已经较为快速的介入此事。
借助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参与力帆重整,完成重整的力帆科技先后在今年3月2日、4月22日完成“摘星脱帽”,之后力开始重启汽车业务,首款换电车型力帆80V也于5月18日量产下线。
2020年11月6日,力帆科技重整管理人与两江基金、吉利迈捷及吉利迈捷的母公司吉利科技集团共同签署《投资协议》,明确重整投资人身份并确定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满江红基金,吉利科技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的公司作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有人问,吉利如此费时费力的争取力帆“最后的尊严”说到底还是看中了力帆在重庆地区乃至西南地区的整体渠道,这个庞大的汽车市场,吉利想要通过力帆这块跳板轻松上阵,至此,它成功了。
虽然力帆的乘用车部分一落千丈,但早年在重庆、四川地区扎下得根基也是非常牢固,对于力帆品牌,重庆人对其深厚的情感并不比长安汽车来的少,从这个角度出发,力帆还具备着不少群众基础。
这也是不少行业分析师并没有看衰力帆的主要原因,而在一些行情分析师的口中,他们有些甚至说起力帆可以再继续观察,一旦吉利力帆合并消息放出,股价定会有所涨幅。
在本月初,力帆科技公布的11月产销快报,当月生产新能源汽车1,510辆,同比增长941.38%;销售新能源汽车1,140辆,同比增长917.86%。1-11月,生产新能源汽车2,636辆,同比增长162.55%;销售新能源汽车1,970辆,同比增长107.37%。
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销量,或许对于当下的力帆而言,已是不错的表现,起码他们还在坚持,他们并没有想放弃。
小鹏惹祸上身
人怕红,猪怕壮,人红是非多,这次轮到小鹏汽车了。
前几日,小鹏汽车因擅自采集43万张人脸照事件一举登上新闻热搜,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罚款10万元。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擅自采集事件”,小鹏汽车股价直接走低,跌近2%。14日股价从开盘开始至收盘,从-5.30%一直跌倒-6.67%,15日并没有好转,一直下跌。
虽然小鹏汽车方已经及时作出回应,“非法收集人脸数据被罚10万”是误购第三方设备,数据已删除。但似乎网友们并不买账。
按照处罚决定书显示,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在旗下7家门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设备,采集消费者面部识别数据,并未经得消费者同意,也无明示、告知消费者收集、使用目的,22台安装在旗下门店的摄像设备用来统计进店人数并分析男女比例、年龄等,仅今年上半年就采集了人脸超过43万张,涉及5个直营店及2个加盟店。
这么重要的采集分析,小鹏汽车竟然以一句“误购第三方设备”作为结束,这一代的网友们可都是头脑灵活的小伙伴,小鹏汽车真不会天真的认为我们会相信这就是事实的本身吧。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每个人的人脸识别信息都属于个人隐私,应依法受到保护。
而小鹏汽车被处罚的原因也正是:“其在收集人脸数据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在法律上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人身自由和个人信息等依法应该得到保护的私人权利。”
为此小鹏汽车而强调了:“小鹏汽车不存在泄露或违法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仅通过客流到访量等非个人关联的数字数据作为经营状况的参考,此次事件的发生只是因为对法律条款的不熟悉,误购并使用了第三方产品。”
但这次被认定为管理存在有些失误的非法收集人像事件也是一次警醒。在大数据时代,似乎全民没有秘密,在小鹏汽车安装这些设备之初,本意也一定是希望高效的收集到潜在客户,并利用智能数据生成用户档案,并知道用户的购车习惯等等,能在短短半年时间就收集43万个人脸数据,从另一方面也得出,去小鹏汽车门店咨询、购买的消费者确实不少,从侧面也可看出小鹏汽车的热度。
但车型热度并不代表小鹏汽车可以自作主张的利用高科技不问自取一些东西。但大数据时代,大家都没有秘密,小鹏汽车的自作主张最终还是迎来了“恶果”。
但事实上,在小鹏汽车事件之前,已经有很多车企也因私自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而遭到曝光,为此行业分析师分析认为,小鹏汽车知法犯法基本实锤了,只罚款10万也属于从轻发落,而超出此前被曝光车企搜集人脸数据百倍,以小鹏汽车做典型,希望日后建立更为健全的消费者权益,这类的“失误”也能越来越少。
或许对于小鹏汽车而言,这本该是一件不公开对大家都好的事情,可车红的小鹏汽车也必须承担作为一家品牌影响力日渐强大后,车企该有的社会责任心和用户意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