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造车,只能成为笑话吗?]
继宝能汽车8月份进一步大面积裁员之后,恒大即将量产的恒驰5近日也因为一个门把手无法自动回位的低级问题,陷入了产品完成度疑云。
房企入局造车已然成为2021年汽车行业最大最不真实的笑话。
那么,是不是房企造车真的就注定崩盘呢?
面对这个直击房企灵魂的问题,小目标1个亿的王健林偏偏不信邪。继11月下旬,注册资金1个亿的万达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后,12月8日,媒体报道称,原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商务副总裁李宏鹏将于2022年1月加盟万达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出任总裁职务,全面负责万达汽车的多元化运营。
不同于宝能、恒大财大气粗亲自下场造车的做法,万达新公司并不涉及整车制造,而是往新车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机动车充电销售等服务领域发展。
在如今宝能、恒大造车项目已经陷入困顿的局面下,万达选择一条不一样的道路,能否打破崩盘魔咒?
抢夺汽车红利,房企玩法各不同
01
其实,房企涉足汽车产业早已不是近两年的新鲜事了。
单纯就万达而言,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银隆汽车的企查查融资信息显示,万达集团早在2016年2月、12月,就曾两度投资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现改名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万达集团仍持有银隆新能源3.73%股份。
今年10月份,万达集团再宣布与一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红旗用户体验生态”。近日成立的新公司,很有可能正是为这项合作服务。
此外,华夏幸福也曾于2016年与主营蓄电池的广东猛狮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2017年又出资3.3亿元收购合众新能源(哪吒汽车母公司)近53.4%股份,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担任合众新能源法人。
可惜才过了1年,华夏幸福又快速地从合众新能源撤资退出,可能当时的王文学也不相信,现在的哪吒汽车能月销破万辆。
大名城则选择布局动力电池。先是在2016年以5亿元注册资本成立了上海名恒新能源科技,后来又在台州成立新能源汽车子公司,并投资建设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
不过在那之后,江湖上便再无该公司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消息。
到了2017年年末,宝能通过收购观致汽车51%股权入局,成为观致汽车第一大股东。2019年再增持观致汽车的股份,持股达到63%。
而恒大许老板则在2019年初与“为梦想窒息”的贾会计闹掰后,开启了“买买买”式造车历程,并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带来了9款 1:1汽车模型。
到了2021年,珠江投资集团旗下子公司广东珠投智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则以约19.23亿元资金参与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原广汽蔚来)新一轮增资扩股,增资完成后,珠投智能持有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股比达到68.5594%,成为第一大股东。
到了今年12月1日,威马汽车宣布公司D2轮融资已获得1.52亿美元。其中,雅居乐集团领投1.4亿美元。
基本上,你听说过名字的房企都或多或少涉足过汽车行业,有的选择当个金主爸爸,有的和车企合作打造新业务,有的则选择亲自下场,或进攻供应链,或亲自造车,各有各的玩法。
而且,这种涉足造车当副业的操作,近两年来有明显加剧的趋势。
[page][/page]
卖房不赚钱?还是汽车红利太诱人?
02
2020年下半年以来,地产行业去杠杆政策猛烈程度业内有目共睹。房企境内外融资全面收紧,银行业金融机构停贷、抽贷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也导致了去年以来房企资金链愈加紧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年以来房企债务违约事件发生率远超往年。
然而,在这样融资趋紧、市场下行的局面下,房企却仍然不惜重金砸钱到造车局中,这又是为哪般?
其实正是因为缺钱,才越要往终端业务更景气的汽车行业发展副业。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房企造车背后驱动力主要是需要在房地产主业之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因为房企明显感觉到房地产天花板的趋近以及集中单一主业对于企业发展的风险问题。”
一方面,由于过去两年限价房开始进入结算期,在限价政策持续下,这类高地货比(开发商买地的土地款跟将来建设后能卖掉的总货款之间的比例)项目的结算利润率水平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其次,受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行业整体的项目开工、竣工及交付进度普遍放缓,部分房企通过打折促销、“以价换量”来保证业绩规模,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增收不增利的大环境。
2021年上半年,上市房企销售净利率均值为9.2%,较2020年下降3个百分点,房企销售毛利率均值为27.6%,较202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在楼市调控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机构普遍认为,房地产行业毛利率仍有下探空间。
相反,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却景气度持续高涨。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仅在2020年领涨整体汽车市场,在芯片短缺问题恶化的2021年,更是出乎意料的持续逆市高涨,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更是逼近20%。
一众上市新能源主机厂、供应链企业,更是在资本市场逆袭众多传统车企龙头,成为无数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在这种高景气度的大环境下,掏出一个“小目标”投资汽车产业,可比兢兢业业盖房子卖房子来钱更快。
像雅居乐这样砸1.4亿美元拿个大金主当当,不参与经营和管理,待他日威马汽车上市,分一杯羹轻轻松松。
除了雅居乐这种参与投资以小博大的,像恒大、宝能这样亲自下场的做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解决拿地难、拿地价格高的问题。在全国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均明确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建设用地的支持。
只可惜恒大、宝能这般财大气粗的地产商,只有拿地的勇气,却无造车的智慧,到头来羊肉没吃到,却惹得一身骚。
[page][/page]
亲自下场者亡,曲线投资或可吃肉
03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高涨的环境下,持有大额资金的房地产商入局行业本没有错,而且可以说,随着入局者或投资者的增加,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但是众多前车之鉴表明,尽管房企的现金流再怎么充裕,面对造车这个无底洞,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向,都终将无功而返,甚至被反噬。
如宝能、恒大这般以造车之名疯狂圈地的,可以说是典型的反面例子。宝能汽车虽然还宣称要引入战投,但是面对欠薪、大面积裁员的负面情况,拿着观致这一张烂牌的宝能很难有机会起死回生。而挣扎在量产前夜的恒驰,更是难以言说。
它们失败的关键并不是资源或者钱不够多,相反他们是因为钱太多却不知道如何使在刀刃上。某种意义上来说,企图以房企“买买买,合合合”这种大干快上的思维方式,去驾驭一家要靠精细科技支撑起来的新造车企业,是注定失败的。
更值得警惕的一点是,下场造车带来的沉重资金压力大概率还会拖累房产业务的现金流,最后吃不了兜着走。
相较之下,像雅居乐、珠江投资这般选择投资潜力车企,企图站在新能源汽车风口上分一杯羹的,则更加安全更容易成功,资金压力也远低于亲自造车。
但是投资总有风险,成为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队友的眼光也至关重要。
像威马、合创汽车这类车企,当前基本属于新势力车企中的末流,无论是终端销量还是技术前景都已经很久没有在业内引起过波澜。大手笔投资这类车企,可要做好尽调的工作,最好还要有专业的技术顾问,对这些车企的战略前景作出尽可能客观的预判,否则很有可能相当于把钱丢进大海。
而如今牵手一汽的万达,则走出来前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方向,可以简单概括为“业务型投资”。本质上,万达做的还是自己原有的商超服务业,只是卖了一汽一个面子。
一方面,基于房企原有的商超体系去为车企打造新的购车用车服务,本身投入不会太高。依傍在一汽这样背景过硬的央企身边,虽然无法像投资新势力车企那样一朝暴富大红大紫,但是基于红旗品牌的稳定增长,起码收支平衡是可以保障的。
房企跨界汽车业,未必都能成功,但也并不注定都会崩盘。
对于融资趋紧的房企而言,高景气度的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确是资金翻倍的聚宝盆。但是关键还得认清形势,也认清自身的局限,否则,再牛的房企也难逃汽车产业烧钱的漩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