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邦普,开启电池回收新“赌局”,宁德时代股价还会涨吗?

C次元
关注

作者

张之栋

当人们聚焦宁德时代能不能守住其世界电池龙头地位的时候,其已经开始谋算着如何将卖出去的电池“收回来”。

  责编丨查攸吟

  编辑丨别致

昨天,宁德时代的股价崩了。

高达6.29%的跌幅,直接令不少股民朋友们奔走疾呼:宁王到顶,到400接盘!

暂且稳定一下情绪来看,按照常规逻辑,企业股价和市值往往取决于资本市场对其增长潜力的预期。换句话说,如果预言宁德时代到顶的话,也就意味着承认其增长潜力停滞,或是倒退。

但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就在一周前,宁德时代低调地度过了自己的10岁生日。虽然简陋的只有一则2分时长的影片,但也在心中引起了不少的涟漪。回味过后,猛然回头间却是不禁感叹道:未来那个被描绘好的绿色世界,似乎已经离不开宁德时代了。

追寻其原因也不难理解,横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个火热赛道的宁德时代,凭借动力电池业务逐渐渗透到人们出行生活;而储能电池一项,更是将以生活基础设施的身份,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而且除了这些“明修栈道”之外,“赌性坚强”的宁德时代,还留有不少“暗棋”。当然,也正是这些“明暗双修”的业务部署,撑起了宁德时代的万亿市值,以及决定了其股价的后续走向。

曾不止一次搭乘新能源汽车,在车上与师傅闲聊,每每问及是否愿意将日常的代步车换成纯电汽车,师傅们给出的答案出奇的一致,“不愿意”。

于是在表述了一系列纯电的经济性、政策优势,以及逐渐完善的补能体系后,本以为会改变师傅们对纯电汽车的“抵触”心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却被师傅反问道:纯电车确实在道路上实现了环保,但是报废的时候,是让后代承担电池污染的责任吗?

恍然大悟一般,小时候就被教育过电池不要乱扔,会污染环境,如今却被电动汽车的横行掩住了眼睛,所以为什么不再问一句:随之而来的大量动力电池,又会被如何处理呢?

根据国家工信部规定,从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必需提供8年或12万公里质保,质保期内电池性能“衰减不得超过20%”,否则厂家需要进行免费更换。也就是说当动力电池容量低于80%的时候,动力电池就要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

所以,现在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更换下来的动力电池,将会如何正确、无污染地处理呢?

01

梯次利用不是“万能公式”

显而易见,正常汽车的报废流程,很难清除这种“新时代产物”的荼毒。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动力电池“拎”出来单独处理。

于是,也就有了现在梯次利用的说法。

顾名思义,梯次利用便是根据动力电池的余能检测,按照不同的衰减程度,分别分配到低功率两、三轮电动车,电网储能,家庭储能等不同终端,继续用作“电源”使用。其原理就如同曾经南孚电池的广告那样,玩具车用完,遥控器还可以用。

具体而言,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回收可以简单分为以下5个步骤:电池回收;电池组拆解获得电池单体;筛选出可使用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配对重组成电池组;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

当然,这5个步骤却都有着各自的“拦路虎”。比如想要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好,首当其冲的便是,曾经第一批动力电池的质量问题。

一开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现在那般分明,彼时的动力电池也存在标准化的问题,诸如寿命较短,电池大小、型号、生产记录和编码不统一,一致性差等缺点。此类动力电池若被用于梯次利用领域,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就成本而言,梯次利用已经开始令各大企业望而却步了。据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数据,假设退役动力电池的采购成本为20美元/kWh且可利用率为60%,则电池回收拆解重组成本为71.7美元/kWh。

当梯次利用,还不如重新购买一块电池便宜的时候,梯次利用的市场在哪里呢?但如果不经过这些拆解、重组等必要环节,将退役的动力电池直接用于两轮电动车等生活场景,显然就会引发事故的发生。

近期经常可以看到的两轮电动车的自燃事件,并不排除没能正确梯次利用的原因。而且,除此之外,就整个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市场而言,政策也存在不小的限制。

在《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中有提到 ,“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

毫无疑问,如此这般的说法,便是政策上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戴上的紧箍咒。而且不容忽略的是,哪怕动力电池进行了相对应的梯次应用,最后也不能避免的被处理掉。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