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中石油布局碳中和新业务,电动车的尽头将是加油站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就看“三桶油”的决心。

作者丨杨晶

责编丨杨晶

编辑丨朱锦斌

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越来越高,为何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却并未减少?

面对现在动辄500km以上续航的电动车,基本上和普通燃油车的续航水平相当。但为什么消费者仍然这样那样的焦虑?实际上,消费者的焦虑并不来自于续航里程的长短,而是补能效率的高低,是否能和燃油车一样随时可以开进加油站加油。

这也就是为什么续航里程只有150km的宏光MINIEV,依然能够成为现今国内最畅销的电动车。最大的原因在于这款车的主力消费市场是在四五线城镇,这些地方很难找到一个加油站,但是可以随时随地在家充电,比去加油站方便。

所以归根结底,只有解决了补能焦虑的问题,电动车的发展才能真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但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电动车消费者没法随心所欲的补能呢?

1

真正的焦虑是补能效率

“电动车和充换电站之间的关系,目前处在一种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胶着状态。做电动车的企业希望先发展充换电站,做充换电站的企业希望电动车能先发展起来。”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加速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保持全球第一,截至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678万辆,但是车桩比为3.05:1。这个比例还是全国范围内的平均比例,影响补能效率的还有充电桩的分布不均等情况。

目前,消费者通过充电补能的渠道主要有私人安装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汽车品牌充换电服务。一个现实情况是,公共充电桩就是拖后腿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除了少部分人可以在在家安装充电桩,一旦出门需要寻找社会公共充电桩补能,过程将会非常艰辛。

虽然目前随处可见的停车场里有公共充电桩,但是真正能正常使用的却少之又少。原因在于公共充电桩有以下几个难点:国网充电桩只保证基础建设,充换电企业充电桩规模小。

曾有人吐槽:电动车发展最大的阻碍是国家电网。看似一句调侃,但也能指出国网充电桩的问题所在。国网充电桩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但是通过网上各地的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国网充电桩存在大量无法使用的充电桩设备。

主要原因在于像国家电网这种以推广基础建设为目的的企业,无法调配有限的人力去维护全国范围内的充电桩。所以久而久之,缺乏维护的充电桩要么年久失修、要么跟不上电动技术升级的脚步,最终成为一些“僵尸桩”。

那是不是说明主动权就来到了那些自营充电桩的汽车厂商和企业呢?事实也并非如此。以特来电、星星充电这样的专业化运营企业为例,这些企业面临的是盈利难的问题。除了充电桩利用率不足以外,还有回收成本的周期过长。

东北证券曾做过一个测算,以拥有10个桩,单桩功率为30kW的公用充电桩为例,考虑服务费为0.5元/kWh的情形下,在补贴下公用充电站盈亏平衡的利用率需要达到6%,而目前公用桩使用率一般在4%左右,无法实现盈利。

也有从业人员表示,充电桩建设成本单枪10万元左右,算上充电服务费、充电差价费用等收入,算下来至少需要三年半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设备回本;但这并未算上土地租金、运维成本、人工成本等费用。

无论是对于车企还是运营商来说,其中,土地租金是所有布局充电桩企业最大的一笔支出。因此,可以总结为前期投入大、维护成本高、成本回收周期长等因素导致充电桩企业在发展路上面临高昂的成本。

由此可见,充电设施已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板。充电桩数量少、充电慢、找桩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电动汽车体验,并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