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将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能源,但是风电随着风力大小变化而产生巨大波动,光伏发电在日照好的白天发电量高,在晚上就歇菜了,在日照差的时候发电量低。
所以,新能源相对于传统的火电和水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这将将带来电网消纳的多重挑战。
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新能源风机可能受低温影响导致叶片冷冻、覆冰,无法正常发电,给电力系统可靠供电带来较大的运行挑战。
用电结构优化、电气化率提升以及新型用能主体增加将改变传统电网负荷特性;传统“源随荷动”的电网模式已不再适用,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大势所趋,将相应带动各个环节投资新机遇。
因此,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需要配套电网建设。风电和光伏目前以集中式并网为主,部分风光资源富集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需要通过远距离输电进行并网。分布式光伏主要接入1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电网建设若不能配套,将导致新能源发电送出受阻,弃电量提高。
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V2G带来配电网双向潮流。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力用户仅作为电能量的消费者(Consumer),即输电网-配电网-用户的单向能量传输。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新型用能主体普遍接入配电网,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及V2G的模式下,可能存在电网潮流返送,用户将成为电能的“产消者”(Prosumer)。为了接纳更多分布式电源,需要加强配电网规划、投资、建设力度。
发电侧和用户侧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双重驱动。在发电侧,不可控的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在用电侧,用能结构变化、电气化率提升同时新型用能主体增加,共同倒逼中间的电力输送和调配环节进行升级革新。
同时,发电侧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清洁、低碳、电网友好发电,用电侧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用电灵活性,配合储能技术的应用,“源网荷储”共同发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结构转型。
电力系统将伴随电源结构变化进行第三代升级。传统的一代、二代电网技术仍然是针对以火电、水电、核电等传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随着能源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清洁能源将成为主力电源,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使电力系统面临迫切的升级需求。
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解决发电侧及负荷侧双重波动性、系统可靠性下降、调峰调频调压能力不足、配网灵活性不足等问题,预计电网将在数字化、灵活性、主动性、感知能力等多环节加大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环节就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遇。比如储能、电网数字化&信息化、配网升级改造、智能运维、电力电子、分布式微网、新能源预测,新能源充电相关性更强的变电和配电设备商,如继电保护、电能管理、电子变换(逆变/变流)、储能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