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二工厂究竟会花落谁家?一年卖150万辆的目标能否实现?

C次元
关注

作者

崔力文

最近一段时间,特斯拉与马斯克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何为:一边不务正业,一边拼命狂奔。

责编丨查攸吟

编辑丨别致

“车圈之中如果没有马斯克这般集梦想家、疯子于一身的人,那将会变成多么枯燥与无聊的一件事。”

某晚,翻看微博时,突然看到某位网友对于他本人的评价。毫无疑问,这句话非常准确的地击中了我的内心。

的确,在马斯克的带领下,这家已然成立超过17年的车企,正在用类似SpaceX火箭般的速度蒙眼狂奔,市值超越丰田、突破万亿大关或许只是它前进路上的一段过往。

虽然在此过程中,特斯拉需要面对纷涌而来的挫折、危机、舆论、偏见,但是就像马斯克所说,“你能承受多大的诋毁,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殊不知,刚刚过去的一周,在牢牢坐稳世界首富之后,这位长期被流量所包围的车企老板,再次荣获了新的外号——马诗客。

至于缘由,还是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罕见地发布了一条中文推特,内容为中国诗人曹植所写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终,累计收获18万的点赞,评论也高达3.5万。

而在博得关注的同时,外界关于其动机的各种猜测,纷涌而至。

究竟是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回应?还是对美国强征富人税的抗议?甚至只是简单暗指狗狗币(Dogecoin)和柴犬币(SHIB)这两种加密货币之间的竞争?答案或许只有他本人知晓。

作为旁观者,与其过度解读,无休止的揣测、联想,不如重新将视线聚焦在特斯拉这家非典型车企身上。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它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何为:一边不务正业,一边拼命狂奔。

01

保险公司+金融机构

试问,究竟是什么,让马斯克这位南非移民,能够带领特斯拉走到今天?走到能够俯视整个新能源的地步?在我看来,其创业过程中一直秉承的“第一性原理”,或许就是根本。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猛地一看,的确比较拗口。但在特斯拉的发展过程中,经常能够发现马斯克因为“汽车行业大多人都是这么做的”的话术,与自家高管、工程师甚至投资人所争执不休。大多时候,他只接受简单直接物理方面的证据。

绝不循规蹈矩,任何东西都可以颠覆创新、推翻重来,牢牢印刻在这家公司的DNA中。在每一个运行环节,都追求极致的成本管控与效率。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一旦发现最终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不及预期,迅速的调整便会如期而至。与此同时,汽车行业历经多年发展,消费者所面对的整个购车流程,看似已经成为定式。主机厂、经销商、保险公司以及相应的金融机构,所有人都在按照固定的角色,各司其职。

可是在特斯拉眼中,如此之多的参与者相互对接,必然会造成相应的拖沓与资源浪费,甚至其本身能够谋得的利润,也会相应减少。显然,这样的状况,并不符合它的发展逻辑。最终,颠覆与改变接连到来。

如果说自首款量产车型开售就一直秉承直营模式,已然证明特斯拉完全可以承担经销商的“戏份”,那么从它最近所展现出种种举措来看,其想要囊括保险公司与金融机构重任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

具体来看,今年10月,相信大多都对特斯拉将要进入保险领域的新闻,有所耳闻。而它能够与传统保险公司实现差异化的是,从保费计算方式来看,特斯拉推出的是UBI车险,即基于用户实时驾驶行为的车险。

例如,驾驶者急刹车的频率高低、与前车距离多少,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特斯拉的车内传感器进行实时收集,由此对驾驶者的安全系数打分,制定最合理的保费金额,也就是“千人千价”的保费个性化定制模式。

据特斯拉官方声称,普通车主大约可以节省20%至40%的保费,驾驶行为最安全的司机,可以节省30%至60%。

采取这样方式,无疑对车主更加公平,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以及正向现金流,从而反哺造车板块。换言之,这一次特斯拉要用科技与大数据,颠覆传统保险行业。

与之类似,就在近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全新金融服务政策,消费者可以通过零首付的融资租赁模式购买车辆。

根据方案,消费者零首付签订合同后,1-5年内属于租赁期,采用按月分期支付租金的模式使用车辆,租赁期满后需依约重新取得车辆所有权。以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 Y为例,如果选择通过特斯拉自营融资租赁购车,可首付0元,月付5520元,5年间需还清所有款项。

不可否认,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特斯拉推出0首付融资租赁方案,真真切切的进一步降低了购车所需的门槛。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据公开数据显示,一般银行分期贷款利率约为5%-7%,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利率约为10%-18%,而特斯拉自营金融租赁年化利率在6.91%-7.48%,明显更低。

方案说明中,也明确标注:无中间环节,优质客户仅需身份证和驾照即可办理,签约完成即可提车,无需等待账款汇划,且该方案也支持提前还款。

站在特斯拉的角度,在连续经历多个季度的连续盈利过后,其手中已经握有较为充沛的现金流,完全可以负担自营金融业务。采取这样的方式,还能进一步扩大潜客规模、刺激销量,使整家公司的运转更为顺畅,何乐而不为?

更加有趣的是,就在自营零首付金融方案上线三天后,用户下定时发现无法选择。对此,咨询过官方客服后得知,由于订单量激增导致交车时间增长,为保证用户交车时间,目前0%首付改为最低10%首付,之前已经成功锁单的用户不受影响。如此决定,不知为何透露出浓浓的凡尔赛意味。

综上,无论进入保险领域还是推出自营金融分期方案,大概率在品牌创建之初,就已经在马斯克脑海中所构建。只不过,碍于能力受限,迟迟无法正式推行。

此刻,则到了合适的节点。而这样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传统车企投来的更多是羡慕目光。

02

中国再建第二工厂

“感谢中国政府。”

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当首辆特斯拉国产Model 3位于其上海工厂的总装线上缓缓驶出,亲自到场的马斯克除了露出欣慰的笑容,还在发言伊始便说出了文章开篇那句话。

彼时的他清楚地知道,这片蕴藏着巨大需求与机遇的新能源市场,能够为其自身与特斯拉带来什么。短短一年时间,从正式动工到最终投产,上海工厂已然成为“中国速度”的最佳佐证。

相比之下,第二座位于德国柏林的海外工厂,在经历两年较为拖沓的建设后,虽然距离最终量产只差临门一脚,但是看似依然阻碍重重。而这样的节奏,对于做事雷厉风行的马斯克来说,无疑十分崩溃。

奈何,伴随整个欧洲板块的需求量激增,仅仅依靠上海工厂的“出口”供应,显得愈发力不从心,德国柏林工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反观国内市场,进入2021年以来,新能源渗透率的激增,同样令诸多参与者惊喜,但又渐渐感到紧迫。接下来的几年,“产能之战”将会决定所有人的座次排位。类似的道理,作为领跑者的特斯拉不会不懂。尽快位于中国修建第二工厂,看似已经箭在弦上。

而就在近日,从相关媒体的报道来看,特斯拉(中国)已秘密签约,其第二工厂将落户中国(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如果一切顺利,一年之后,全新的特斯拉工厂将会出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

很快,随着消息不断发酵,讨论变得愈发激烈。最终,不得不引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的亲自下场辟谣。

“特斯拉非常荣幸能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也会持续坚定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最近接到很多媒体关于第二工厂的询问,恕无法一一回复。敬告大家,目前网络上关于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的信息不属实。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特斯拉发展的朋友们。”

言外之意,特斯拉第二工厂是否落户青岛,并未到最终敲定的官宣时刻。而从流出的更多消息来看,杭州钱塘区、沈阳、郑州、深圳等多座城市,也在对特斯拉积极争取。显然,因为有了其位于上海临港创造的成功模板,谁都想把这个“香饽饽”揽入怀中。

看到这里,想必会有读者提问,为何特斯拉不选择继续和已经搭建起全供应链,并逐步走向成熟的上海临港继续合作?就在第一工厂旁直接扩建第二工厂?

截至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据坊间传闻显示,双方曾经已经就该事宜进行商讨,甚至敲定了相关用地,但是碍于最终特斯拉所提出条件,临港政府无法满足,最终导致谈判的破裂。

即便如此,在引入特斯拉这条“鲶鱼”之后,上海的确盘活了自身的产业活力,朝着“新能源之都”的目标大踏步的前进。而前者,也成功位于中国站稳脚跟,并持续呈现收割之势。

选择不继续合作,更像是一次各取所需之后的“好心分手”。至于特斯拉第二工厂究竟花落谁家?只想说,价优者得。

03

明年要卖150万辆?

平心而论,当特斯拉Q3财报正式发布,带给人最大的感受便是,“生产制造”已然成为其最新的长板,尤其是在这个全球车企,纷纷遭遇缺芯极限压力测试的阶段。

同时,仔细观察它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制造环节与成本,保证毛利率的基础上降低产品售价,进而拿下更多的客户订单,最终获取可观的收入,其商业模式正在变得良性且健康,也越来越像是一家“典型车企”。

待手握充沛现金流后,将保险与购车金融业务全部转为自营,兴建更多超级工厂,变得水到渠成。而这些举动,同样也是为了接下来冲击更大的产销目标提前准备。由此引发新的问题:明年,特斯拉究竟能够卖出多少新车?

本月初结束的2021股东大会上,马斯克的“画饼”还在继续。其中,最为令人感到吃惊的则是2030年将实现年销突破2000万辆。

作为论据,特斯拉目前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71%,这在所有车企中都是非常恐怖的增长速度。对此,马斯克还表示,“只要芯片短缺问题能够尽快缓解,特斯拉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将没有问题,至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50%以上的增长。”

而刚刚结束的Q3特斯拉共销售新车24.13万辆,已经过去的Q2共为20.1万辆,更早的Q1则为18.48万辆,累计达到62.71万辆。正在进行中的Q4,加上疯狂冲量等因素的刺激,如果其最终能够交出30-35万辆的答卷,那么整个2020年将无限接近100万辆大关。

以此为基准,用50%的增长率作为标尺,简单推算后足以得出,明年特斯拉的销量将达到150万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足够振奋的数字,但是想要触及难度也将呈几何倍数的增加。不仅仅需要产能与终端需求的足够给力,甚至还要有又一点点运气成分的加持。

好在,随着美国租车巨头赫兹,朝着特斯拉抛来并未给予任何优惠的10万辆Model 3订单,有消息称后续会继续追加至20万辆。

加之,网传为明年计划,特斯拉已向宁德时代预订45GWh磷酸铁锂电池组。以目前Model 3、Model Y标准续航版车型为例,两车电池容量分别为55kWh、60kWh,按照45GWh订单总量计算,将对应接近80万辆新车产能。

提前接单与提前布局的背后,无不指向“明年要卖150万辆”绝非空言。而在马斯克的愿景中,智能电动车尽快替代老旧燃油车,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所以需要实打实的“量变”作为支撑。

文末,依然想说,虽然不愿盲目崇拜这位自身性格充满缺陷的车企掌门人,但是在特斯拉身上,总能够看到一种新兴事物发展过程中,绝不循规蹈矩的冲劲与创造力,而这无疑令人感到弥足珍贵。

一路走来,马斯克也在用行动证明,何为“做一名创业者,就像是在嚼着玻璃,凝望着死亡深渊”。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