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刚刚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了却吉利控股集团一桩大事,10月31日,一场名为“智能吉利2025——吉利龙湾技术荟暨全球动力科技品牌发布”的活动在杭州吉利研究总院紧随而至。
光看活动名称,没人能想到这场发布会居然释放出无比巨大的信息量,以至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人人热血澎湃,直至发布会结束后仍久久无法平息。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用6000多字的激情演讲,正式对外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雷神动力”作为“智造吉利2025”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发布。
围绕“智能吉利2025”战略,淦家阅透露了许多吉利当下在做以及准备去做的事情,包括无人驾驶、芯片、电池、电驱、换电、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以及甲醇汽车,干货不少。
在汽车制造领域,除了迫切寻找行业存在感以及寻求消费者认同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如此推心置腹并详细汇报公司的目标和动态的发布会,在传统车企中并不多见。
身为“自主一哥”的吉利汽车,不仅没有“上位者”的从容淡定,巨大的信息量反而像是在迫切证明什么,吉利到底在急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丰富的信息量却鲜少涉及当下炙手可热的纯电动汽车,只有在新品规划中有个别字眼提及,是吉利疏忽了,还是另有图谋?
01 2025战略为何强调智能?
吉利的迫切感是时势所迫。
最近两年时间,汽车圈发生了很多事,行业出现“新四化”时代巨变,市场也在能源革命和芯片危机的缠绕下出现颠覆。远的不说,先说近的,刚刚过去的十月份就出现了几桩值得行业记录的大事:
国内,理想汽车的产量和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双双突破10万辆;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R品牌更名飞凡汽车进行独立化运作;另一大民营车企比亚迪股价再创新高,总市值达9205.44亿元;哪吒汽车完成D1轮40亿元融资,360公司领投,成为第二大股东。
国外,特斯拉在公布2021Q3财报的同时,宣布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放言公司2025年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要赶上特斯拉。
这几件事共同指向同一个趋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浪潮下,以新能源为主业的造车新势力气焰正高,咄咄逼人;传统车企普遍处于被动状态,在后面努力追赶。
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17.3%,距离2025年新能源汽车达到新车销量20%的规划目标仅一步之遥;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至11.6%。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重越高,传统燃油车的比重就越低,在汽车存量市场下,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业的汽车制造商的生存压力就越大,它们必须向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去要市场。
当所有车企都转型做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决定产品竞争力的标准就是智能化程度,这也是业内达成的共识:由软件定义未来的汽车。
所以,吉利2025战略的关键词不是能源,不是动力,不是服务,更不是体系,而是精准指向智能。这是吉利下一个五年奋斗的核心。
02 下一个五年,打算怎么做?
为了实现“智能2025”战略,吉利汽车规划了非常具体的行动纲领,那就是“九大龙湾行动”,分别朝着资金投入、自动驾驶、新能源产品、销量、出海、减排、商业模式、营业利润、股权激励员工这九个方向发力。这里面有几组数字值得重视:
●5年内研发将投入1500亿元;
●到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完全掌握L5级自动驾驶;
●5年内,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其中吉利品牌10余款,几何品牌5款以上,领克品牌5款以上;
●2025年度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其中海外销量60万辆;
●2025年实现EBIT(息税前利润)达8%以上;
●3.5亿股股权,首批激励万名员工。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销量目标。目前,三大头部民营车企吉利、长城、比亚迪都对2025年提出了具体的销售目标,长城是400万辆,比亚迪是300万辆,而吉利是365万辆。
作为参考,2020年,吉利、长城、比亚迪的年度销量是132万辆、111.6万辆、41.6万辆,按照规划的目标,它们五年内的累计增幅分别需要达到176.5%、258.4%和621%,可以看出,吉利是其中最理性的。
5年内研发将投入1500亿元,平均每年300亿元,对比跨国车企动辄上百亿美金的研发投入来说虽然不多,但在国内已是首屈一指。根据“2021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吉利是排在前十的唯一汽车企业。
为实现“智能”这个终极目的,淦家阅还在现场亮出了吉利的杀手锏——“智能座舱芯片SE1000”:
“这颗芯片,只有83平方毫米,但里面却集成了87层电路,88亿颗晶体管,一次性点亮。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当于在指甲盖上那么大的地方,建了88亿个房间,上面还盖了87层楼,这是中国第一颗7纳米制程的车规级SOC芯片。”
淦家阅表示,该芯片完成车规级认证后,将于明年量产。“而在7纳米SOC芯片之后,2024到2025年,我们会陆续推出5纳米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以及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到256TOPS。”
通过多芯组合拓展算力,吉利可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剑指2025年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03 纯电动车为什么“缺位”?
这场90分钟的发布会,吉利对“纯电”这两个字的提及次数屈指可数,汇总如下:
1,几何品牌从2022年开始,陆续推出5款以上由纯电架构(含浩瀚架构)全新打造的明星产品,覆盖主流纯电市场。
2,全新的科技新能源换电出行品牌将基于专属架构平台,陆续推出5款可换电的智能纯电产品。
3,E驱(雷神动力的四大产品之一)基于400V和800V纯电架构提供高效、可靠的定制产品和工程解决方案。
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提及“纯电”,是在龙湾行动三中的新品规划,第三次则是在介绍雷神动力的产品矩阵时提及。
一直以来,纯电动汽车在我国汽车产业“双碳”目标中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即使最近一两年相关部门将混动、氢燃料等路线扶正,鼓励车企在新能源领域探讨发展多元路线,但纯电“正宫”之位依然稳如泰山。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这么重要的纯电动车,为什么在吉利的新五年战略中“缺位”了?
纯电动车的“缺位”,是吉利故意为之,这也是吉利在下一个五年工作计划中转型的方向——不死磕纯电路线,侧重混动技术。吉利新发布的“雷神动力”,就是以雷神智擎Hi·X背书的混动路线。
之所以选择混动技术为努力方向,吉利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政策和行业层面,混动路线已经获得国家大力支持,《节能与新能源路线图2.0》指出,2025年混动汽车销量要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50%以上,2030年占75%以上,2035年占100%。
市场层面,比亚迪DM-i混动产品引爆市场化需求,消费者对混动车型的强烈认可和需求,证明混合动力是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重要中间产品,将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承担汽车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方案。
自身层面,吉利对混合动力的探索已久,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混动技术之路,有P0、P2.5、PS等相对全面的混合动力技术方案,是中国自主品牌中研发混合动力汽车的典型代表之一。
对吉利来说,依托十几年的技术和经验底蕴重点发展混动汽车,不仅成功概率大,而且还避免了企业从燃油车全面向纯电动车转型的伤筋动骨,这也是丰田章男一直反对日本全面电动化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国内混动汽车市场最有名的是丰田双擎混动和比亚迪DM-i混动技术,这两家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混动市场。但未来混动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吉利完全还有机会。
东吴证券预测,在政策、技术、产品三个因素综合驱动下,到2025年,国内混合动力汽车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7%上升到50%,销量达到1264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达到65%。
吉利此时入场,因为没有先发优势,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速度刷存在感,打响头炮,打出口碑,让消费者迅速认识和接受吉利的雷神动力及其混动产品。
后记
90分钟的发布会,吉利给出的信息量太多,以至于一篇三千字的文章根本无法一一呈现,只能摘取最核心的要点进行分析。
庞大的信息量后面,是吉利汽车全面拥抱电动化,智能化的勇气和决心,也是吉利谋定而后动的信心和动力。
没有梦想的话,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吉利既然已在国内燃油车领域做到了战无敌手,接下来立志当中国品牌智能电动车引领者是水到渠成的事,关键在于看吉利手中有多少底牌。
通过这场发布会,吉利亮出来了自己的底牌,这些底牌让我们多少有些惊讶,因为吉利所做的准备,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充分。
“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可以看出,吉利是一家格局很高的企业,也一家很有民族使命感的企业,就冲这一点,我们必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