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的「格局」与恒大的结局。
撰文 | 佘宗明
「三年前,许家印误服了一剂叫‘任泽平’的药」
前不久,恒大出事那会儿,著名经济学家刘胜军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言下之意,恒大走到今天这一步,被1500万元年薪聘去的军师任泽平甩不了锅——作为幕僚,你该拉许老板回头才对,可你倒好,把他带到了坑里。
任泽平对此显然意难平。
缄默多时后,就在今天,任泽平首度对此做出正面回应,称自己很早就对恒大决策层谏言降负债、反对多元化扩张,但未被采用。
▲图片来源:任泽平公号文章截图。
他还讲了个细节:
2018年初,他曾在公司报告中明确提出谏言:「我们可能正进入房地产发展的新阶段,对‘房住不炒’、长效机制、租购并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决心及其影响要有充分估计,转变观念,深化转型。」
结果却是,「在一次公司干部大会上大受批评,而且还批评了很长一段时间,大致的意思就是我格局不够、认识不到公司重大战略。」
划重点:格局不够。
说被称作「纵横股海楼市的宏观大师」任泽平格局不够,就跟说撒贝宁「北大确实还行」、说王冰冰「该有容貌焦虑」一样,这格局简直气吞山河。
任泽平还是没懂许老板下的那盘大棋。
可现在看,及时抽身的任泽平似乎已是「双赢」——赢了两次。
毕竟,棋盘已经砸在了许老板头上。
01
许家印和任泽平,到底是谁坑了谁?
当曲终宴散,总有人饶有兴致地拆解那些「恩怨情仇」。
「相爱相杀」,也是人们偏爱的脚本。
许任二人的故事,起于那让无数人感慨「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1500万元年薪,终于2021年3月任泽平的离开。
3年时间,不能算「闪离」,却也不长。
离开时,任泽平说了一声「感谢」,但恒大和许家印未置一词。
问题来了:究竟是谁负了谁?
在刘胜军看来,是任泽平坑了许家印。
任泽平2017年抛出的「新周期来了」判断,「外部融资收紧对房企投资资金面造成的压力有限」结论,还有「中国未来10年一二线城市房价翻二倍」「房地产也是制造业,大的房企都是高端制造业」等论调,都被他视作「打鸡血」。
他认为,对于激进的恒大而言,最不需要的就是任泽平这样的「鸡血」。
▲图片来源:刘胜军原文截图。
很多人对此深表认同。任泽平深入人心的「唱多派」形象,跟恒大的高歌猛进步调似乎配一脸。
他们都脑补出了许老板的BGM——
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我的心情是坚固,我的决定是糊涂。
就这样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我的剧情已落幕,我的爱恨已入土。
但也有很多人觉得,是许家印坑了任泽平。
网传说法是,任泽平在恒大上了三年班,虽然名义年薪1500万元(只有第一年足额发了,后面逐年递减,这也是他离开恒大的原因之一),但三年实际到手2500万,他买了500万的超收宝和3000万的理财,净亏1000万。
「打工人终究免不了被资本算计」,很常见的食物链叙事。
任泽平本人倒是没直接下结论,更多的是为自己澄清、替自身正名。
按他的意思,他的确是「药」,但不是毒药,而是良药,可决策者嫌忠言逆耳,并未服用。
这脚本,有扁鹊劝蔡桓公内味了——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寡人无疾,丫格局不够。」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蔡桓公不应。)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蔡桓公又不应。)
扁鹊遁走。桓侯遂死。
02
庄子说,「忠谏不听,蹲循勿争」。
大意就是,Boss要是「不纳忠諫之词,曲受佞臣之语」,那就别争了,不与那啥论短长。
任泽平的回应文章《谏言、真相与几句心里话》里,就讲到:
「我长年在北京,公司总部却在深圳,我一个月去深圳平均不过几天,也完全谈不上公司的核心决策层。很多会议我也参加不了,很多情况不了解,倒也超脱。」
「虽然在公司内部谏言未获采纳,但三年间那些学术理论、宏观行业研究也是恒大给予了空间和支持,也体现了团队成员们的情怀和努力。」
「2020年下半年,即一年前,我觉得已经做了应有的谏言和努力,但由于言不为用,难以融入。加上判断国家调控地产的决心和力度很大、房地产的时代要过去了,学术研究更加适合我,所以我提出了离职。」
怎么听,都有些「乘潮不释孤臣怨」的意味。
任泽平跟恒大困局的切割,无疑跟部分人的想象存在巨大错位。
在不少人眼里,他领着高薪,食人之禄,就该忠人之事,应该在关键时刻起到悬崖勒马的角色。
但对任泽平一方来说,并非拍板者、话事人的任泽平,恐怕还背不起「坑了恒大」这么大一口锅。更何况,「误导许老板」的成见会损害他接下来的学术声誉——「见风就是雨」的人,哪还有独立学人精神可言?
是是非非总难断。
或许更可能的情形是——
老板需要大咖装点和背书。
幕僚也深知「花剌子模信使」的道理,有时会投其所好说顺耳话。
虽然「婚姻关系」维持不久,可谁能否认,当时联姻是因看对了眼呢?
03
有意思的是,任泽平透露,因为忠谏,他被批评「格局不够」。
而他在离任时的一番话中,曾专门提到「许先生大格局、大情怀」。
合起来看,这场面还挺「职场特色」:
老板对员工说:你格局还是小了。员工表示:自愧不如。
好歹顶着「宏观大师」的头衔,任泽平的格局自然小不了。
提出「新5%比旧8%好」;
预判大牛市,提出「5000点不是梦」;
率先提出「改革牛、转型牛、水牛」;
提醒「经济L型,牛市有顶部」、「海拔已高,风大慢走」;
预言「一线房价涨一倍」;
2021年3月退出房地产圈以后,称「房地产是最坚硬的泡沫」「房地产调控要软着陆,避免硬着陆,用时间换空间」;
呼吁放开生育;
呼吁以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和房产税为主的「新房改」;
认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说的都是大势,表的尽是趋势,这格局够可以了吧?
可在许老板那,这格局似乎还不太够用。
任泽平格局是MAX,他要的则是IMAX,两相对照,Bigger Than Bigger。
04
如今,「格局」这词蔚为风行。
某些老板能不能以德服人,还不好说,但他们个个能以「格局」压人。
这让人想起电影《无名之辈》里的场景:两个小毛贼胡广生、大头去抢手机店,结果抢的全是样品机,事后他们迟迟未察觉,还憧憬着「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真·格局通胀。
这些跟许老板的格局比,是蜉蝣和大树之别。
很多人的大格局,犹如「的哥附体」——虽然自己在低位,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张口就是国际政治、世界大势。
许老板的格局,则是体现在说干就干上:
掀起「金元足球」序幕;
疯狂举债,拿下「地王」;
烧钱造车……
在网上,针对恒大的许多动作,有一堆文章流出——
「许家印的格局,不是普通人可以懂的」
「‘闯关东’的底气,许家印的格局」
「为什么说格局很重要?看看许家印××就知道了」
「许家印:格局有多大,成就有多大」
这些「鼓吹格局党」完全可以跟「大棋党」称兄道弟:大棋嘛,背后都是大格局。
05
某种程度上,格局就是画圈,太小了,会勒住自己;太大了,会显得膨胀——就像泡沫一样,抓不住。
许老板的格局,在房地产业蒙眼狂奔的年代,确实可以成大事。
高杠杆、高负债,那是破釜沉舟、敢于梭哈。
当此之时,格局就是气魄。
恒大登上中国第一大房企宝座,离不开这股气魄。
但许老板或许跑得太快了,没停下来等一等那些冷静提醒。
所谓的「大格局」,在房企需要开疆拓壤四处开张之时,的确是胜负手,可到了整个行业发展逻辑切换的时候,却可能是负资产。
当大潮退去时,还以原来的激进方式弄潮,很可能溺毙在激流之中。
现实中,总有些人还深信之前的逻辑会继续管用,却不知过去的逻辑已经失效——
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三大攻坚战之首」时,他们不慌不忙,认为「左脚是金融,右脚是建筑」的房地产业不受影响;
当「房住不炒」基调被定下时,他们不急不躁,觉得「土地财政」根基就在那;
当贸易摩擦、疫情接连来袭,当三道红线、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贷款集中度管理等相继落地时,他们才惊觉,凛冬真的已至。
可这时候,已是积重难返,转身太难。
06
被格局撑大者,最终为「格局」所伤。
许家印的「格局」与恒大的结局之间的关联,或许就昭示了这点。
如果说,任泽平的大格局(断言「城镇住房并不存在总量过剩问题」「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等),已显激进,那许家印的大格局,则无异于飙车。
他的格局是大了,可许多代价却得债权人来承受。
到头来,恒大今日的局面,对更多人不无启示:
格局要有,但不是「越大越好」。
别总想着得有逆天格局,「天」哪有那么容易「逆」?
有时候,步子慢一点,反倒是好事。
要知道,慢步徐行的另一个说法是——稳。
作者 | 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