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汽车刚刚起步,产品以何远销海外?

盖世汽车网
关注

9月23日,创维汽车在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举办海外交车仪式,宣布30辆创维汽车将远销德国。据创始人黄宏生透露,创维汽车自去年11月样车走出国门后,至今已累计销往德国、以色列、奥地利、乌拉圭、罗马尼亚、瑞典、波兰、沙特、韩国、俄罗斯等全球42个国家,并即将开拓土耳其、希腊以及北欧市场。

除了创维汽车外,近两年,诸多造车新势力如爱驰、蔚来、小鹏等亦纷纷选择“出海”。从目前来看,尽管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在出口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整体规模并不是不大,且拓展海外市场存在水土不服以及诸多不确定因素,连根基深厚的传统车企都深感挑战与压力。这些初出茅庐的品牌为何会做此大胆决定?此外,对于新兴品牌而言,拓展海外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国内刚刚起步,产品以何远销海外?

公开资料显示,创维汽车(原天美汽车)成立于2018年,新车创维EV6于今年7月刚刚上市。无论是销量还是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声势浩大的新能源造车大军中均算不上突出,为何能在短期内布局40多个国家,尤其是销售至德国这样对品质要求几近苛刻的地区?

对于此,黄宏生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创维汽车的风格是多做少说,因此给大家的印象是品牌声量不大,实际上我们在国内已有164个网点。我们相信,一个品牌的发展打的是持久战,因此主张先提升质量,再进行扩散性传播。在战略上,我们一开始就规划走国内外两条路线,因此在车辆初期设计时就严格参考了欧洲标准,并于今年获得了欧盟认证,这也是德国合作伙伴认可我们的核心原因所在。”

“初期,我们对创维汽车并不了解,信任自然更谈不上。不过,在后期的多次测试评估中,发现这是一款品质很高的车,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德国代理商elaris公司总经理lars补充说到。

除了品质外,创维汽车海外市场负责人黎明指出,创维汽车作为新品牌之所以能在海外得到快速拓展,核心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品牌成立之初便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并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布局。且在产品初期设计时就已考虑到海外受众审美等元素,并严格参照欧洲标准。正因为前瞻长远布局,才达成今日之成果。

2、因疫情蔓延和芯片短缺,全球汽车产业产能减少,仅8月份就少了仅300万台,这导致很多海外经销商拿不到货。而中国疫情控制效果明显,且汽车产业体系比较完整,配套能力较强,生产上能有所保障,这些给包括创维汽车在内的中国品牌提供了一定机会。

3、大家知道创维家电已覆盖全球,在海外市场运作方面,创始人黄宏生先生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市场拓展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

除了创维外,另一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在海外布局上亦进展较快,据了解,目前已在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等欧洲市场开启销售。个中原因与创维汽车较为相似,如技术上参照欧盟标准、拥有国际化运营团队和经验等。

中国新能源车市增长迅猛,为何还要盯向国外?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车市异常火爆。数据显示,1-8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170.4万辆,同比增长208.4%,是全球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国。可以说无论是体量还是空间都是巨大的,为何造车新势力在资源和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依然会选择拓展难度较大的海外市场?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新能源汽车真正发展时间不长,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处于同一起跑线。造车新势力通过创新的理念和运营模式,快速取得了技术突破,并在国内市场赢得了认可。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迎合了新的消费趋势。在全球电气化和智能化大潮下,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提升,这给中国新生品牌带来了机会。

其次,在政策大力扶持下,欧洲新能源车市发展迅速,这给中国新能源出口带来了较大增量。今年以来,蔚来、小鹏、爱驰、长城欧拉等本土品牌,陆续进入欧洲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5月,蔚来(NIO.NYSE)发布挪威战略,按照蔚来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斌的说法,挪威仅是蔚来出海的第一站,计划明年进入5个欧洲国家。同样进入挪威市场的还有小鹏汽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小鹏出口至挪威的G3已近500辆。蔚来和小鹏都将出海首站选择挪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据了解,新能源汽车在挪威免去了25%的增值税,因此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此外,国际化是品牌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新品牌而言,如果能接受国际市场检验,是实力的展现,这无论对消费者还是资本而言,都具有一定吸引力。此外,有发达国家消费者作为背书,国内买家对新兴品牌会更有信心,继而能促进其在中国的销量。

总体而言,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出口海外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尽管面临重重风险。

挑战与机遇同在,出海需谨慎

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汽车出口131.8万辆,同比增长117.5%,金额1377亿元人民币,增长111.1%,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7.3万辆,同比增长4.5倍。由此来看,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似乎很吃香,不过正如开篇时所言,依然面临较大挑战。

“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欧洲,大多从欧洲国家切入,核心原因在于当地政策和市场环境良好。不过,近年来欧洲老牌车企纷纷发力电气化,技术实力不容小觑,中国品牌会面临更严格的竞争,产品质量、性能都要面临考验。此外,海外渠道搭建、品牌影响力建设、售后保障等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新造车企业原本资金较为紧张,能否保障持续性也是一大挑战。不仅如此,海外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差异也是影响汽车出口的因素之一。因此,布局海外要谨慎。”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这也即是说,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海外市场走进容易,但要分得蛋糕并很好的生存却很难。不过,再难的事情总要有人做,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无论最终表现如何,都值得被点赞。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