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国锂电力量实现技术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池制造企业在欧洲的建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电池产能配套,而是系统性的功能“打包”。比如,宁德时代图林根电池工厂就将“引入符合要求的中国原材料、零部件、系统及服务供应商”,也就是说将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的转变。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电池制造企业出海欧洲等地,与之相配套的中国材料、设备等企业军团也纷纷大举“西进”。
2020年3月,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龙头科达利表示,拟在德国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同时拟以不超过6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投建德国生产基地。2020年8月,天赐材料公告称,拟投资人民币2.75亿元,在捷克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2020年11月,恩捷股份拟在匈牙利投建湿法锂电池隔离膜生产线及配套工厂,总投资额预计约1.8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
除此之外,中国的电解液材料企业如新宙邦、石大胜华、江苏国泰,隔膜企业星源材质,设备企业先导智能、杭可科技等中国锂电力量也都已经宣布将在欧洲建厂。不难想见,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这个大军。
03
结 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如今当下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到欧洲建厂已经是家常便饭,很多媒体报道起来也都云淡风轻,但实际上这种司空见惯却来之不易。
中国人讲60年一甲子。遥想一百多年前,欧洲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汽车,而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东方大国,直到60年后仍没有自己完整的汽车产业,广袤土地上奔跑的都是“洋人的汽车”。
如今,历经两个甲子,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齐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为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崛起的中国动力电池力量也已经成长为能够反扑欧洲的“虎狼之师”。
很多时候,历史的演进就是如此的吊诡。很多时候,国家和产业的“牛势”来了就不可阻挡!
撰稿丨金东
来源丨电池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