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大电池企业加紧布局固态电池之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公司却一反常态,悄无声息的放弃了曾经制定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早在2017年12月时,博世曾考虑斥资200亿欧元投入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并收购固态电池的初创公司Seeo Inc,预期实现2030年200Gwh的电池产能;可时间还未过半年,2018年3月博世就宣布将放弃固态电池研发计划,甚至出售他们购买的固态电池初创公司Seeo Inc。2019年下旬,博世宣布与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下关于“固态电池”的传闻不绝于耳,某某企业宣布固态电池“今年量产”、“碾压宁德”等真真假假的新闻都来蹭热度;一位宁德时代电池开发负责人却表示,宁德时代虽然已制作样品,但是实现量产恐怕还要等到2030年。对比众企的豪言壮语,作为行业“独角兽”存在的宁德时代却显得“谨言慎行”。
这一番言论不由让人浮想联翩,难道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宁德时代作为行业巨头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了?
当然不是。其实某些企业说近两年固态电池达到量产的言论也许都没错,让我们所误解的差距,可能仅仅只是一场“文字游戏”,让我们自以为在技术上风驰电掣的完成了重大突破。
其实“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有一定差距,固态电池可以说是动力电池液态迈向全固态的“必经之路”,传统液态电池将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减少液体的含量,从半固态电池到准固态电池,最终迈向无液体的全固态电池。目前市面上公布即将量产的“固态电池”,不一定用的是全固态电解质,可能只是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凝胶态电解质;而宁德时代潜心研究的“全固态电池”则是一种在工作温度区间内所使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均是固态的锂电池,可以说是电池的“终极目标”。
众所周知,全固态电池优势繁多,但想要实现商业化并没有那么容易,除去全固态电池低倍率、高电阻等因素外,成本过高是全固态电池的“软肋”。对于众研发企业来说,承载的压力不小,不光有来自各国顶尖企业间的竞争,还要在满足现有车型平台开发需求的基础上,再往难度更大的研发方向前行,面对产品跟不上就有被替换的风险,不少企业知难而退。
可市场不等人,固态电池已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如宁德时代、丰田、三星、大众、本田、戴森、松下、西门子等从汽车产业链到电子电器产业链,甚至许多固态电池初创企业,全都卯足劲希望能在固态电池领域抢占先机赢得市场份额。
全固态电池承载着电池安全与性能全面提升的使命,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众多行业的新爆点。到底全固态电池何时才能拨开云雾见月明?在全球电动化的潮流下,为一项技术突破,多少人愿意再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