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启动会。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一环,事关重大,要统筹谋划、扎实推进,按照制度先行、规范管理、试点示范、有序推进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快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1月26日),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商 务 部、质检总局、能源局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于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新华网报道,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过210万辆。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和消费国,仅2017年装配动力蓄电池就超过37gwh,总装配量已超过100gwh。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逐步凸显。
有行业专家从企业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2018年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预计到2020年累计将超过20万吨(24.6GWh),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大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
回收难 难于上青天
电池的回收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在前几年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回收中,由于当时没有建立废旧铅酸电池完善的回收体系,以至于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有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在我国每年产生的33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中,正规回收的比例不到30%,就是在城市化程度颇高的北京,废旧铅酸电池回收也不理想,据《北京日报》就报道,只有1%的废铅酸电池进入了正规回收渠道,相当一部分进入“黑市”。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强使得不少非法企业进入到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市场,一些小作坊和黑心厂商胡乱拆解,不仅浪费了原本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也大大破坏了当地环境,污染土壤和水质。
在随后政府的环保重拳和高压整治之下,加之出台了各项完善产业链的政策,铅酸蓄电池的污染、回收问题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产销不断增长,与之对应的动力蓄电池的产销也大幅扩张,为了避免重走当初铅酸蓄电池的老路,在第一批废旧动力蓄电池即将到来之前,政策已然开始对回收市场进行管理。
7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按照《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发布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名单中有五家企业,分别是华友钴业、豪鹏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环和光华科技。
各大企业龙头进入 完善电池回收产业链
作为主营业务其一便是电池回收的格林美来说,电子废弃物的拆解业务一直是公司重点战略之一,格林美表示将积极探索再生资源料场运营模式,转型升级城市矿山业务。
格林美在国内率先提出“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积极倡导开采“城市矿山”,突破性解决了中国在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与报废汽车等典型废弃资源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天津、江苏、浙江、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市和南非德班市建成十六大循环产业园,建成废旧电池与动力电池大循环产业链,钴镍钨资源回收与硬质合金产业链,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报废汽车综合利用产业链,废渣、废泥、废水循环利用产业链等五大产业链,年处理废弃物总量三百万吨以上。
从格林美2017年营业收入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8.55%,近乎一半。
2017年营业收入构成(分行业):
2017年营业收入构成(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