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新能源替代燃油的巨变。习大大曾说,新能源汽车是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来自国家层面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强而稳定的支持信号。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气势如虹也在印证着新旧替代的巨变正酝酿。如今,随着产业链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上游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背景下,中游的锂电企业却面临着行业内“洗牌”。
锂电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动力支撑,可谓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未来锂电企业 “争夺”的高地在哪?
政策鼓励高性能动力电池应用
近期大批新能源产业链的企业公布了2017年业绩预告,上游锂、钴等原材料价格的疯涨与企业业绩增速有目共睹,锂价格从2016年1月的134美元/吨上升到今年1月的290美元/吨,钴价更是高达60万元/吨,国内基本是有市无价。
与上游正极材料、设备制造、钴锂金属企业光鲜的数据相比,电池企业业绩显得黯淡无光,猛狮科技、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2017年的净利润相比去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今年以来,锂电池价格暴跌了21%~29%,三元电池也降价约8%-15%,电池企业盈利空间压缩。如此巨大的反差,让电池企业处境堪忧,有分析师预估未来将出现业绩不如人意的小微企业退出市场。
今年2月,《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高纯电动乘用车、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专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鼓励高性能动力电池应用;设置补贴过渡期,截止日延长至6月11日,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对此,未来将对动力电池厂商产品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此前,《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wh/Kg;2025年,要实现新体系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500 wh/Kg。
《提案》中指出,要实现这个指标,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从低端产能迈向高端产能,需要大量、持续地投入人力、物力,攻克重重技术难关,资金需求也将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