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第二批)初步审核情况”。清算审核车辆信息表显示,2016年企业申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为57816辆,专家组核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为57494辆,企业申请清算资金为1684109.2万元,应清算补助资金1676430.8万元,按整车企业取整后补助资金为1676435万元。
电池中国网发现,本批申报的新能源汽车有322辆未通过专家审核,未通过原因除了不在推荐目录内、重复申报补贴等“硬伤”外,更多是电池组方面的问题(不一定是电池组质量问题),包括电池组容量、电池组型号、电池供应商等与公告参数不一致。
而针对申报参数与实测参数不一致的问题,11月24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公布了《关于调整GB/T 31467.3-2015审查技术要求的通知》,该通知对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的审查技术要求做了调整。从第304批公告(2018年1月1日)起,产品型号相同、生产企业相同的蓄电池包(系统),其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容量参数的申报值与实测值将允许存在一定误差。
而在今年9月7日工信部公布的“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补充申请)初步审核情况的公示”显示,2016年企业申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为71446辆,企业申请的清算资金为32.08亿元,专家组核定的推广数为71199辆,应清算补助资金为31.43亿元。
电池中国网从审核车辆信息表看到,第一批有247辆新能源汽车未通过专家组审核,原因除了电池容量、型号等与公告参数不一致外,大部分是行驶里程合理性存疑,专家组决定延缓核定,而电池中国网在第二批审核车辆信息表中,并未查找到这些延缓核定的车辆信息。由此可见,“三万公里”行驶里程的规定确实是摆在整车企业面前的一道坎。
作者:周效敬